机械制造工艺学典型习题解答.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型习题和解答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精选文库

精选文库

PAGE10

PAGE10

〔例1.3〕试举例说明下列各组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1)零件尺寸链、工艺过程尺寸链,工艺系统尺寸链,装配尺寸链;(2)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

〔例1.10〕设某一零件图上规定的外圆直径为Ф320

?0.05

mm,渗碳深度为0.5~0.8mm。

现为使此零件可和另一种零件同炉进行渗碳,限定其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8~1.0mm。

试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其上、下偏差?

[解]渗碳深度是间接保证的尺寸,应为封闭环。并作出尺寸链计算图。

车削外圆的半径及公差RδR为组成环之一。

求RδR: 0.8=1+16-R

min

,R =16.2mm

min

0.5=0.8+15.975-R ,R =16.275mm

max max

故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公差应标注为Φ32.550

?0.15

mm。

〔例1.11〕設一零件,材料为2Cr13,其内孔的加工顺序如下:

(1)车内孔Φ31.8?0.14(2)氰化,要求工艺氧化层深度为磨内孔Φ32+0.035,要求保

0 +0.010

证氧化层深度为0.1~0.3mm,试求氰化工序的工艺氧化层深度t?T?

[解]按加工顺序画出形成氰化层深度0.1~0.3mm的尺寸链计算图。图中0.1~0.3mm是最后形成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计算t?T: 0.3=t +15.97-16.005

max

0.1=t +15.9-16.0175

min

得 t =0.335mm

max

t =0.2175mm

min

故氰化工序的工艺氰化层深度t?T=0.2175?0.1175mm。

0

〔例1.12〕某小轴系成批生产,工艺过程为车、粗磨、精磨、镀铬。所得尺寸应为Ф

300

?0.045

㎜,镀层厚度为0.03~0.04㎜。试求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

[解]列尺寸链如图示,镀铬后外径尺寸Φ300

?0.045

mm为封闭环

得30=A +0.08 A =29.92mm

1max 1max

30-0.045=A +0.08-0.02 A

=28.895mm

1min

所以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大小为A

1min

=Φ29.920 mm

1 ?0.025

〔例1.13〕某轴套的部分工艺过程为:粗磨内孔到?154.76?0.04㎜,再渗氮,最后

0

精磨内孔至?155?0.04㎜,单边渗氮层深度要求为0.3~0.5㎜,试计算渗氮工序的

0

渗入深度。

[解]列尺寸链如图,应保证的渗碳层深度为封闭环0.6—1.0mm(双边).

解尺寸链 1.0=154.76+0.04+tmax-155

0.6=154.76+tmin-(155+0.04)

tmax=1.2mm得 tmin=0.88mm

t

所以渗碳工序的渗入深度

2

〔例1.14〕选择题

=0.44—0.6mm。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D)。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C)。A工步;B工位;C工序;D安装

工艺规程对指导生产,组织生产的作用很大。工艺文件的形式主要决定于生产类型,试指出下列各种生产类型大多采用哪种形式的工艺文件

(l)单件小批生产(A);(2)成批生产(C);(3)大批大量生产(B)A工艺过程卡;B机械加工工序卡;C机械加工工艺卡。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选用时主要应使(D)。A毛坯的形状与尺寸尽可能接近成品的形状与尺寸,因而减少加工工时,减少材料损耗并节省加工成本;B毛坯制造方便,以节省毛坯成本;C加工后零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好;D零件的总成本低,且物理机械性能好。

为改善机器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应在满足机器工作性能的前提下能采用优质、高产、低成本的方法制造,因此综合评定工艺性的要求是((C,D)

A便于达到零件图上规定的加工要求;B有利于减少加工、装配的劳动量;C注意使机器和零件的结构与生产规模、生产条件相适应;D注意全面评价毛坯、加工、装配和

维修的整个工艺过程。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B,D)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基准。

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精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C)A符合基准重合原则;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C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D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