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文言文合集.docxVIP

七年级上文言文合集.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说新语》二则

【题解】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咏雪》

本文是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们讲述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即雪下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兄长的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兄长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大笑起来,很高兴。(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即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公欣然曰:欣,快乐、喜悦。

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因风,乘风。

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似何?(像什么,“所”不用翻译)

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本文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令尊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不是君子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大门,头也没回。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期行,相约同行。

日中:正午时分,即十二时辰中的“午时”,11点到13点。

过中不至:至,到。

太丘舍去:舍,舍弃、丢下。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

尊君、家君: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丢下。

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

《论语》十二章

【题解】《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即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个有才德的人吗?”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不亦说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愤怒。

不亦君子乎:君子,指有才能的人。

通假字: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反省我自身(即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而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吗?与朋友交往而没有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复习吗?”

曾子:姓曾,名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吾日三省吾身:三,虚指,泛指多次,也有认为是实指,即三个方面。省,反省,自我检查。吾身,我自身,指我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介词,给、替。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乎,句末语气词。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而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就能没有疑惑,五十岁就能知道/了解上天的

文档评论(0)

139****0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