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VIP

第11课《核舟记》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下《核舟记》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将在课堂上跟随明末文人魏学洢的笔触,去与一枚特别的桃核相遇。这枚桃核的奥妙何在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师板书“核舟记魏学洢”。屏显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认读、识记。)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刚才的朗读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核舟雕刻了哪些人和物。开始!

生:人有东坡、鲁直、佛印;物有八扇窗、箬蓬,还有楫、炉、壶、手卷、念珠、对联和篆文。

师:非常丰富的发现!还有没有补充的?你来说。

生:倒数第3段还写了两个人,舟尾的左边有一个人,右边也有一个人。

师:他们的身份是——生:舟子。

师:好,同学们刚刚已经快速圈画出核舟上雕刻的人和物,就像文章最后所说的那样,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非常好,在了解核舟所刻内容的丰富之余,它后面的一句也不容忽视。同学们也一起读一下!

(屏显。生齐读。师范读。)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师:同学们,这句话中的“而”是什么意思?

生:但是。

师:哦,“但是”,这是一个大大的转折!那“曾”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竟然”的意思。

师:非常好!很多同学都说出来了,看来同学们都读了课下注释,这个学习习惯很好。“竟然”,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一个大大的惊叹!令人惊叹的原因是如此丰富的内容竟然浓缩在了——(师停顿,生纷纷应和。)

生:不满一寸的桃核上。

师:不满一寸!如此丰富的内容竟然容纳在体积如此微小的桃核之上,由此可见雕刻这个核舟的人——王叔远,真是一位高人!文章开篇就已提到,他是一位——

生(齐):“奇巧人”。

(师板书“奇巧”。)

师:把这么多内容雕刻在如此小的桃核之上,技艺无疑是高超的,但“奇巧”仅仅是表现在内容多上吗?请同学们关注核舟上雕刻的人和物,看看它的奇巧还表现在哪里。

(生组间交流,选句,批注,约6分钟。先后有6组同学派代表在白板上展示学习成果。)

师:首先,我们请最早提交学习成果的一组派代表来分享一下他们组的成果和想法。

生:我们组选择的是“珠可历历数也”这句。这句话描写的是佛印左臂上挂着的佛珠。首先,核舟本来就已经够小的了,还要刻一个比核舟小很多的人;其次,这佛珠不仅要比人小很多,而且还要能一个一个地数清楚。这都体现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师:这位同学的表述非常有条理。他将核舟、人、佛珠的大小一一进行了对比,引导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大小虽然如此悬殊,却都是如此清楚!他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东坡右手执卷端”这句是哪一组同学找到的?

生:船已经很小,可船头竟然刻了三个人,这还不算什么,竟然还能把“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的动作和神态都雕刻得很清楚,这怎能不让我们感觉到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师:大家注意,他通过批注还强调了两点,一个是情态,一个是动作。“执”“抚”“指”这三个动作不一样,如此细微的动作都被王叔远表现出来了。这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技艺特别高超啊?你的发现太棒了,让我们继续分享!“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是哪一组同学的发现?好,你来说!

生: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字比作蚊足,突出了字刻画得很小,与前文的奇巧人相照应,“了了”更是突出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师:你们组抓住了修辞和“了了”这些细节,非常棒!我们继续来看。有一处英雄所见略同,都写了“执卷端”“执卷末”,但有一组还写了“若听茶声然”。你来说。

生:船是桃核做的,已经很小,炉子在船上,自然也很小,“炉上有壶”,说明茶壶更小,“若听茶声然”则是说好像有茶壶正要煮开,连声音都出来了。这句虚实结合,更加突出了对茶壶刻画的细腻,进而突出了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师:虚实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确是奇巧至极了呀!还有不同的一组,我们来看“山高月小”这一句。

生:在不满一寸的桃核上竟然刻出了十六个字,而且还刻得很精致。不仅如此,还用石青的颜料涂在了字的凹处。这也表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师:能刻出这样的文字谈何容易啊!其实,这些文字中还蕴含着别的意味。这个我们稍后继续探究。

同学们都已感受到船本身已经够小,但船上雕刻的内容从人物神态到动作细节,都是如此精妙动人,惟妙惟肖,所以我们不得不感叹王叔远的雕刻技艺是何其精细。

(师板书“技艺”。)

师:但是,同学们发现没有,这还是一个有故事的核舟。它的主题是——生:大苏泛舟赤壁。

师:苏轼在《赤壁赋》中是这样写的——(屏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师:但是,读完《赤壁赋》后老师始终都没有弄明白他写的客到底是谁。

(屏显“客”字,放大标红。)

师:据史料记载,鲁直与佛印当时其实并不在苏轼身边。显然,针对“客”这个未知的空白,王叔远发挥了算是情理之中的艺术想象。但是,他为什么要选择鲁直和佛印这两个当时本不在苏轼身边的人作为他同游赤壁的伙伴呢?请同学们结合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