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对于要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语文的难点重点,所以学生更加要做

好知识点总结。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

阅读!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

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

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

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

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

“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理解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

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

路也就把握住了。

2.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

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

的句子。

3.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5.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

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

(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

(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

(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

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

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

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

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

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

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

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

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

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

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

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

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

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