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致的城乡利益分享与不同步的城镇化进程_李恩平.pdf

不一致的城乡利益分享与不同步的城镇化进程_李恩平.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中国国人人口口科科学学22001179年年第第45期期

不一致的城乡利益分享与

不同步的城镇化进程

李恩平

【摘要】文章在区分了城乡收入利益和消费利益的基础上,考察劳动人口

与非劳动人口之间城乡利益分享机制及城镇化进程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城

乡收入差距存在有利于城市的倒U形变化,城乡消费差距存在从有利于农村到

有利于城市的形变化。(2)劳动人口城镇化受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影响显著,而

非劳动人口城镇化受城乡消费差距变化影响显著,呈现城乡市场—家庭可分的

城镇化模式,形成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城镇化差距先升后降的倒U形变化。

(3)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由劳动人口主导的欠发达前期、劳动与非劳动

人口并重的中等发展跨越期和非劳动人口主导高度发达后期的阶段性差异,也

对应了人口城镇化的不同政策需求。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差距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

【作者】李恩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一、引言

长期以来,城镇化研究多聚焦于总体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

系。1974年以来,联合国大约每两年一次的城镇化预测报告均限于总人口(UnitedNation,

1974、1980、1997、2018)。Kuznets(1971)、Henderson(2003)、Annez等(2009)等诸多城镇化

经典文献均聚焦于总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

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并不一致。李恩平(2018)利

用联合国URPAS数据的分年龄人口城镇化进程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中前期,20~30

岁人口存在明显的城镇化“先锋队”特征,年龄别人口城镇化水平曲线呈现以20~30岁

青年人口为峰值的倒U形特征,而在发达经济中,年龄别人口城镇化水平曲线则逐步

拉平。特别是包括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在内的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之间的城镇化进

程存在明显差异,在经济发展的中前期劳动人口特别是青年劳动人口表现出城镇化“急

先锋”特征。这在一些快速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明显,如过去40年中国的快速城镇

化基本上是由劳动人口———“农民工”主导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66

不一致的城乡利益分享与不同步的城镇化进程

2014年乡城移民中,举家迁移人口占“农民工”比率不足13%(国家统计局,2015)。可见区

分考察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对理解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既有的城镇化理论文献多聚焦于城乡收入利益差距,更偏好于关注劳动人口

城镇化。在早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理论中(Lewis,1954;Todaro,1969),城乡经济关系被视

为二元经济部门,城镇化被解释为城乡就业收入差距引发的人口城乡就业市场迁转过

程。在后来的城市集聚理论中(Fujita等,2001;Ottaviano等,2004;Henderson,2003),城乡

经济关系被视为经济空间的中心—外围关系,城镇化被解释为由于工商产业空间集聚

效应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而形成的外围农村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地区的集聚过程。

实际的城镇化迁移决策总是城乡收入利益与消费利益综合权衡的结果。城市集聚

利益不仅表现为劳动就业市场的规模报酬递增,还表现为生活消费市场特别是服务消

费市场的规模成本显著递减和消费服务的多样化,所以实际的城镇化迁移决策应该同

时受劳动就业市场规模报酬递增、消费服务市场规模成本递减及其他多重利益关系的影

响。城乡之间的多重利益关系变化可能并不同步,由于禀赋特征与利益偏好的差异,劳

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对城乡之间不同

文档评论(0)

195****0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