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pptx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类别内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为户籍相伍”、分类登记制度、“编户齐民”、“大索貌阅”、主户与客户、“诸色户计”、“黄册”、户籍永停编审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县、乡里制度、什伍组织、邻保制度、保甲制、十家牌法、里甲制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常平仓制度、社仓与义仓、鸠杖、养病坊、福田院、众济院、养济院、义田、善堂与善会世界主要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村社、庄园、行会、基督教会、近代自治市制度、社区组织、基层自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济贫法、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国家、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课程标准目标分解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1.结合古代以来士绅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古代的基层管理组织。(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结合古代社会救济兴盛的原因和影响,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演变(1)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秦汉:秦朝对户籍实行①制度,包括一般百姓的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设有专人管理户籍。?(3)隋唐:隋统一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4)宋元:宋代户籍分主户与客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为②。元朝户口类型复杂,一旦定籍,世代相袭。?(5)明朝:继承元朝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6)清朝:基本沿袭明制,由于赋役改革,户籍永停编审,名存实亡。2.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3.影响因素:社会环境(战事频繁、社会稳定)、政府政策(赋役改革)、统治者的重视程度、经济发展(如商品经济活跃)等。分类登记主户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演变2.基层组织的任务:征发赋役、维护稳定。历史阶段(政府设置)基层组织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秦汉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后代沿袭了乡里制度(乡里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的性质)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设里正、坊正、村正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源于此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王阳明推行③清朝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初期实行里甲制,后推行④(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十家牌法保甲制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原因(1)古代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有识之士的推动。2.演变(1)汉朝为积谷备仓,调节粮价,建立⑤;秦汉时期统治者会赐给高龄老人鸠杖,以示尊重。?(2)隋唐在备荒方面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倡导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也鼓励民间自置⑥;从唐朝开始,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3)宋朝以后,⑦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范仲淹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4)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常平仓制度义仓宗族内部3.特点(1)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社会处于辅助地位。(2)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日常生活中的赈济。4.作用: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有利于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概念解读】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历代王朝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手段,户籍制度的核心是对人口的占有与支配。对封建国家而言,赋役是国家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役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户籍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二是管理制度。户籍制度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它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2.输籍定样输籍定样是隋朝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的方法。为了防止地方官吏、豪强在户籍、户等、赋税方面营私舞弊,585年(开皇五年),隋文帝采纳高颎的建议,在全国实行输籍之法,即由政府规定各界民户所应负担的赋税徭役数目,并从轻定额,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于依附农民的剥削,再由政府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作为定样,颁发各州县,使依样划分户等。这一办法颁布以后,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

文档评论(0)

138354544543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