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翁江萧家大院
[文学副刊]章渭(岁月留痕)作品之五《翁江萧家大院》[复制链接]
翁江,旧称翁潭,现属福鼎市白琳镇辖。翁江濒临内海湾,背倚虎头山,遥望“笔架峰”;这里地旷人稀,不山不海,便于繁衍生息。翁江之水,东流为双头溪,与百步溪汇入大海;溪上游为白琳,茶叶特盛,中外通商;下游为点头,鱼盐之利亦贸易一大宗;翁潭介居其间,山明水秀,孤村小市,无承隘嚣尘气,别饶胜趣。
翁潭萧氏先世萧汉华(1713-1762年),号槎舫,于清康熙年间,自闽西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棉村,即今龙岩市上杭县境内移迁点头镇扆山。萧汉华生三子天爵、天禄、天成,分乾、坤、泰三房,乾、坤两房仍住点头。嘉庆间泰房因邻舍失火,旧屋被烧毁,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举家徒居白琳翁潭,萧天成是翁潭萧氏入迁始祖。萧天成(1760—1816),字位茂,例贡生。天成生五子正瑕、正奎、正枢、正谟、正伦。移迁翁潭后,泰房下又分仁、敬、孝、慈、信等五房。翁江萧氏民居主要有三座,自西向东分别为长房大院,是仁、敬两房产业;四房大院,是慈、信两房产业;三房大院,是孝房产业。三座大院,其中以长房大院尤为气派。萧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科学应用。
一、大院风彩
泰房迁至翁江水竹湖后,萧天成偕五子遂于翁江水竹湖造室,兄弟比屋鳞次,萧家大院的当家人是三房的萧正枢。萧正枢(1788—1853年),字延钧,号梦轩,副贡生,为人忠厚,和睦兄弟,被其父命为总理家政大权,是泰房移迁翁江首任当家人。萧家大院最早建成的是长房院落,其次是四房、五房共同所有的二进院落。三房因自己是主事人,避嫌不徇私,其古厝就在前两座的左手边不及十米距离,为二进式院落,三房大院唯有天井比前两座大,但其屋宇建筑用料远不及前两座。
长房大院背靠虎头山,青山如黛,林荫茂密,一派生机勃勃。大院坐西向东,由门厅、天井、一进厅、过雨亭、二进门厅、二进天井、正厅、及两侧厢房组成的三个并排的四合院,二层建筑,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四、五房大院与长房大院仅一巷之隔,这一小巷将两座大院通体隔开,为何两座同为萧氏兄弟又是同一时期所建的大院要隔开呢?原来,翁江萧氏自点头旧居遭火焚后,神灵示意度自翁江水竹湖,此处山清水秀,风水极佳,最适繁昌族群;当初选定此地后,经风水名师勘测,最佳处即为两座大院之间所留巷子,若在此处造室,吉不可言。但若在此处造室,风水被长房独得,一方面不利于其他各房繁昌,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全村其他氏族的发展,地方氏族极力反对。鉴于以上原因,最后权衡再三,确定如今的方案,于是两房的大院就此分开了,除长房外,另两座大院均为二进式。三座大院均不带独立花园,建筑面积,长房为五千平方米,三房面积四千平方米,四、五房面积三千平方米。
翁江萧家大院建造于于嘉庆丁丑年(1817年),本屋坐庚向甲兼酉卯分金,萧家大院已经走过风雨200年了。虽然福鼎境内现存的古民居也不少,而规模比萧家大院气派的也有,但萧家大院与周边古民居相比却有其独具的特点,主要特点有四。
第一特点,选料精良。萧家大院的所有木料取自福建延汀邵建等四府出产杉木,先将木料沿溪放至洪塘、南台一带,再改用杉木船运回;石条,假山等俱是霞浦运来,所有条石都是事先定做,精细打造好之后用舟载肩扛运回来,耗资无法估计。第二特点,风格别具。三座大院从房内布部看,无论是正门、偏门、前厅、中厅、后厅、厢房等,俱是明清时期的豪华民居建筑式样;正大门外的门檐两端饰以翘角,以下斗拱抬梁相托;正大门上的门楣及两旁的对联等,无不体现传统的江南民居风格。第三特点,科学应用。长房大院的所有地梁俱由青条石构成,接地横梁由石制,能起到很好的防潮作用,确保地梁之上木墙经久不腐和阁楼居住干燥怡居,萧家大院也因此保持200年,还如此苍劲临风,看不出任何的老态。第四特点,承载力强。三座大院的厅柱宏伟粗大,柱径之宏冠绝闽东古名居,这样粗壮的立柱足够支撑大院屋脊,确保屋宇历几百年不变形,最大限度延长大院的寿命。
大院建成后,萧氏又着手大建造墓葬。这一时期萧氏建有的墓葬比较出色的共五座,但在地方上出了名的就两座,分别是一大一精,大墓建在旺兴头;精细的墓建在翁江小溪。大墓大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无论谁站在墓顶上,取一小石子,扔不出墓堤,可想而知该墓工程之巨。而精细的那座墓,精细到什么程度呢?也有说法,据说该墓的四围条石上刻有的花鸟虫鱼的小细纹、小触须都清晰可辨。而在当时没有什么刨光机,石碑上面的花纹,怎么打磨得如此清晰细致呢?据说都是用粗布细磨出来,耗时三年,不知磨碎了多少染布,造墓师傅也因此而富,可见当日萧氏财富之巨,真如民间所传富有“万三三”。
二、 财富因缘
翁江萧氏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