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常见新生儿疾病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新法接生,严格按要求断脐、结扎,消毒纱布包扎。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特别注意防止尿液浸渍脐部。脐带脱落前、脱落初期:保持清洁,注意观察,发现脐部有分泌物要及时处理。发生脐炎:及时就医。尿布疹病因由于潮湿的皮肤互相摩擦或正常皮肤长期受湿尿布的刺激而引起。(特别是尿液→尿素→氨→皮炎)临床表现患处皮肤有红色斑点状疹子,严重时会造成臀部皮肤糜烂、丘疹、脱皮、较大的表皮溃疡、溃烂。其他表现:烦躁不安、爱哭闹、睡眠不稳等。治疗使用柔软、吸水性和透气性好的棉质尿布。尿布一定要清洗干净,并在阳光下晒干。(纸尿裤就选择干爽型)应及时吸干新生儿臀部上皮肤上的水分,不要擦干,并让新生儿的臀部暴露于空气中风干。以保持新生儿臀部皮肤干燥,每次暴露后可以涂润肤油。只是发生臀红但没有破皮,可以涂鞣酸软膏或六合粉;表皮破损或严重破损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勤换尿布,选用适当的棉质尿布或高质量的纸尿裤。勤于清洗,便后要勤清洗,局部用温水洗净、吸干、涂润肤油(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不要朴爽身粉。正确清洗:不要用成人洗衣粉或衣物柔顺剂清洗尿布,最好用新生儿专用洗衣剂,要彻底清洗干净、晒干。湿疹病因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1—3个月。属于过敏性皮肤病。原因:是对食物、吸入物或接触物过敏所致。多见于吃牛奶的新生儿。少数情况与先天体质有关。临床表现最初表现为红色的小丘疹,有渗液或脱屑,严重者可发展成疱疹,破溃结痂。新生儿奇痒难忍、睡眠不稳、烦躁不安。治疗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消炎、止痒、脱敏药物或湿疹膏。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使用碱性沐浴液、肥皂。新生儿身上沐浴液要冲净、皮肤抹干后再涂非油性润肤膏。避免受外界刺激:注意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温度过高:造成新生儿流汗,汗液刺激可造成或加重湿疹。湿度过高同样可引起或加重湿疹。修短指甲:防止抓伤引起感染。必要时戴上棉质手套。戒口:产妇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产妇要坚持母乳喂养。(牛奶→异体蛋白→过敏→湿疹)衣裤:选用柔软、透气性好、没有刺激性的棉织品,不穿化纤类衣物。皮下坏疽病因为常见的皮肤病,是一种急性蜂窝组织炎,常发于新生儿容易受压的背部或腰骶部。好发于冬季,主要是局部受压、受潮,不易保持清洁,经由皮肤受损处侵入引起感染。发病急,病变扩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易并发败血症、支气管炎和肺脓肿等严重情况。临床表现首先表现为发热、哭闹和拒食,甚至昏睡。局部皮肤发红,稍有肿胀,界限不清;轻按病变部位感觉质地较硬,发红皮肤受压后颜色变白。可迅速扩展,皮肤颜色转为暗红,形成脓液。一部分患儿皮肤可出现多个水疱,形成坏死区。治疗及时就医治疗。药物治疗:抗生素。切口引流。预防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勤翻身:经常改变睡姿。勤洗澡: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清洗。洗澡后要将水分吸干,可适当按摩新生儿臀、背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及时就医治疗。脓疱疮病因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疾病。早产儿、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多见。传染源来自母亲、保姆、病菌污染的尿布,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见于出生后4—10天。经常发于手臂、下肢、尿布区以及皮肤皱褶部位。脓疱高出皮肤表面,周围微红。重者易发生多处感染,进而引起败血症。治疗 新生儿洗澡后可先用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将脓疱擦破,然后吸去脓液,擦净局部不,再涂1%—2%的龙胆紫或0.5%的新霉素膏,严重者需用抗生素治疗或去医院治疗,以免引起败血症。正确处理脓疱疮:脓疱疮的脓液流出后易感染其他部位,所以在处理时一定要防止二次感染。预防正确去除胎脂:对胎脂过多、过厚,应当用棉球蘸石腊油轻轻擦去,特别是腋下多余的胎脂。给新生儿穿宽松的棉布睡衣,不要裸身直接包裹。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要注意每次洗澡后拭干颈部、耳后、腋下等部位。天热时不要把新生儿包得过严。细心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处理脓疱疮的棉签不要乱扔。鹅口疮新生儿常见疾病,尤其是出生1以后的早产儿。俗称“白口糊”,中医称“雪口症”。病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免疫力低下(虚弱、营养不良、腹泻等);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被污染的食具(奶瓶、奶嘴等)。临床表现表现为口腔黏膜附着一片片白色乳凝状物,多见于颊黏膜、舌面、上腭等,有时可蔓延至咽部,不易擦掉,如果强行揩去,容易出血。可累及食道、气管、支气管、肺等是,如抵抗力差,可引起霉菌性腹泻,严重时可发生肠道溃疡及穿孔。治疗该病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擦在创面上,每4小时1次,每天3—4次,疗效显著。症状严重者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注意观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