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弊端及一点思考.ppt

浅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弊端及一点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当怎么做?明确自身的目标及学习方向,关心时事,涉猎多方面的书籍保持着奋斗的激情,脚踏实地,实践出真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送给大家励学篇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谨希望大家取其积极之义, 舍其落后之思想。多读书,多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读书”是必需的实践出真知,方能检验理论正确与否,*浅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弊端 及一点思考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取得成果毛入学率:1978年1.4%→超过15%教育类型转变: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相当多的人才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弊端三座大山1、扩招与招生制度2、就业3、大学精神丧失扩招始于1999年:1998年108万人→159万 2005年504万人近五倍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700万,居世界第一2007年开始,教育部扩招比例=5%, 2009年4%,2010年3%带来问题教学质量降低 1、补习生、应届生同挤名校独木桥2、高中生大都可以读大学,生源质量下降3、教师力量的跟进4、学生人数增加,片面追求人数,忽视思想品质高校的高收费仍然引起就业困难扩招最初目的:减缓就业压力、增加消费等,新“读书无用论”抬头→许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 扩招引起中等职业技校生减少等,加上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大专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中美高招差异高考——一考定终身全民关注甚切,武警出动,规模罕见每晚12点多睡觉,痛苦,何来创新?进入大学条件:SAT考试中学满220学分成绩平均为B推荐信面试中美高招差异严进宽出按“需”办学高校扩招,经费用于买地、盖楼、大肆购得硬件设施,一身欠款,学生受苦宽进严出按需办学(学校之定位)加州理工学院2000人,精益求精就业扩招带来的问题:数量巨大形成竞争压力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毕业生难就业↗大学精神的缺失两个笑话点名:考试:大学精神的缺失一些现象随着扩招的进行,很多学校扩大校区面积,买地、建楼,惹来一身债务,学生深受其苦教授忙于经商,难以专心搞研究学习风气学校的选修课若是不点名,到者甚少,与初衷违背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如近代史、思修、哲学等,多从后排落座,课上听者甚少,做其它作业比比皆是更可怕的是,像物理、数学等与专业有密切联系的课程,也有很多人不重视“游戏”人生高校作弊风屡禁不止大学精神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 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高尚的人格大学是创新的摇篮和思想的家园大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之兴趣与激情,形成良好的向学氛围拥有理想主义色彩,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一点思考(1)高校应当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弘扬大学精神上去 一些学校忙于扩张,忙于各项评比、排名等,校领导中日忙于应酬世俗事物,忽略了大学应当做的传承大学精神的工作(2)营造一个好的校园学习风气,不仅仅强调学习专业知识 1、游戏、上网、逃课现象严重,死气沉沉之学风如何孕育创新? 2、不应过于强调学习“份内”知识,多所涉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高等教育应当与社会贴近,与时俱进 1、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能仅靠课堂上的教育 2、营造关心时事氛围(4)渲染理想主义色彩,不过于屈从于现实 1、发扬追求真理精神 2、过于联系实际,体现出一种浮躁,一种功利性,处理理想与现实的问题(6)关于“以人为本”的思考1、学生的考核应严格、改善 知识掌握情况仅靠最终考试检验? 为什么不可以加入其它方式?如课上讨论,随堂测试等2、教学模式的改变一些课程的学习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3、措施当严格执行,不容姑息任何人,太过严厉就不是“以人为本”吗?谈“严出”问题学生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实行?4、考试卷子迁就学生,就是“以人为本”?补考试卷“难度不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