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VIP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战国时期,屈原在《天问》中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唐代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人都发出了对宇宙、对世界的追问。上述追问()

①反映了时代的认知水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产生于生活和实践,体现了朴素的世界观

③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旨在满足人的好奇心

④包含哲学思维,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唐代,世人钟情牡丹并为其赋诗,但也有关于梅花的名诗。僧人黄檗禅师所作的《上堂开示颂》意蕴深远、内涵丰富,其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借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并散发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而顿悟禅机,从而劝诫世人应具有梅花的这般品性。下列对此作出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诗人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赋予了梅花精神表征的意象

②诗人能动地反映梅花的特质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③诗人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再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傲骨

④梅花的特性与人的精神相联结离不开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新时代辽宁“六地”目标定位,实现从红色“六地”到新时代“六地”的转变。

红色“六地”

新时代“六地”

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

辽宁“六地”目标定位的变化说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会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要善于分析和利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一切以时间、条件为转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年5月,某粮食生产大省遭遇大范围“烂场雨”天气,致使多地出现小麦黑穗、发芽、倒伏等情况,导致小麦产量减少、品质和食用价值降低。由于芽麦可以替代部分玉米用于畜禽饲料,为缓解玉米供应压力,降低饲料生产成本,该省一些地方政府制定方案,通过与饲料加工企业签订订单,收购芽麦等举措,化解了卖粮难题。材料表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最新成果。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真理是具体的,会随着具体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突出问题,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并强化海洋垃圾污染防治。该法的修订表明()

①经济基础的变化迟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与调整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科技工作者、普通士兵、乡村邮递员都是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呈现出的奋斗者,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向上向善、可歌可泣的博大精神与实际行动,成就了非凡的“小我”,缔造了愈发强盛的国之“大我”。这启示我们()

①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把握人生机遇

②走出自我狭隘的天地,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微小的个体也能迸发出巨大能量

④树立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目标是人们实现价值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优秀传统文化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卷子杂货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致力于一线教学工作,结合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学习提升的,取得更好的成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