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优秀文艺作品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变?这是人们试图解答的问题。加拿

大思想家麦克卢汉的支持者认为,既然“媒介即信息”,那么新媒介自然

生成新文艺。实际上,优秀文艺作品离不开相应的媒介素养,创作者的学

习、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外部力量的引导不可或缺。

近来受到好评的网络文艺作品,基本上都是多种媒介经验的融合,源于

长期的学习储备和专业团队的策划。艺术创作不同于单纯的情感表达,仍

然是需要专门技能和审美熏陶的高层次工作。尽管网上人人都能写帖子、

传视频,但质量存在优劣之分。互联网需要更多内容,也为提升文艺作品

的创造力提供了更丰富的途径。在传统的学校教学之外,人们可以通过视

频号推送、知识人问答、在线求教等方式获取真正感兴趣的知识。通过网

上的学习和创作发布,网络文艺显得分外活泼。繁荣的根源不在媒介,而

在于更顺畅的学习渠道和更多的展示机会。也就是说,互联网本身并不必

然孕育好作品,是专业训练下与媒介相适应的艺术素养孕育了好作品。多

渠道学习、审美能力提升、有效运用新媒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

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网络文艺从个人消遣走向精品创作的有效路径。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源于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媒介技术的掌握,表现为

对时代文化主题的深入发掘,对传统审美模式的理解,对媒介表达力的凸

显,同时也离不开网络文艺现场的清朗有序。优秀网络文艺的诞生有路径、

可辨识,是新媒介时代价值引领和良好素养彼此成就的结果。

作品只要联网就向受众敞开,网络文艺将评议权留给公众,并受媒体形

式、数据技术等影响。融合多媒介经验和技艺的网络文艺,以开放式、未

完成为常态。与传统文艺相比,网络文艺更重视用户反应,其“召唤式结

构”特别明显。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指出,艺术作品的留白和不确定性,使

之具备召唤受众读解的能力。在网络上,这种能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释放。

越是好作品,用户越愿意通过跟帖留言、发弹幕等方式第一时间表达观点。

网络文艺评论的主要特点就是深入现场,是一种实践性的评论模式,也是

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评论样态。

网络文艺作品价值与评论数量和持久度密切相关。一些网络言论也许只

是简单地吸引眼球,却能像站鱼一样产生刺激与回应的效果。在网络文艺

评论现场,大量言论不仅标志着作品的丰富性,还意味着进一步开拓的余

地。因此,一部作品受关注越多,各方面的评论随之越丰富,经过多方位

的“打量”,作品内在脉络也越发清晰,从而有助于创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网络文艺总体上具有混搭、交融的特点。比如说,“屏面语”实现口

语与文字的跨界,“玩劳动”创造边生产、边消费的主体。网络社会文化

和生产模式等层面的良性互动,为网络文艺超越媒介提供新路径。

网络文艺作品对构思独特和共情强度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语言精致严密

的追求。想象力和感染力带动网上阅读、聊天等结为一体,使消费行为串

联成生产行为,把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创作者,“读者”“观众”成

了“用户”。网络上年轻用户从“玩”起步,写故事天马行空,做播客有

模有样,还拍摄、剪辑,当视频号博主,不仅产出多姿多彩的新媒体文艺,

还提供差异化的小众课程。好奇心和新技术为创作主体打开新路径,人们

借助智能应用,将“玩”变成有意义的生产。

这种生产模式恰好解答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将何为”的问题。不可否

认,人工智能以数字将原本专属于人的技艺推演到极致。大多数人无法与

程序比逻辑,与机器拼理性。然而,艺术创作不在于完美无缺的技术,而

是靠创意和情感取胜。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法国艺

术家马蒂斯说:“精确描绘不等于真实。”艺术与技术的差别不论古今、

无碍东西。当人工智能将技艺推演到极致,人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识别、

判断和个性化取舍,用媒介更好地辅助创作。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是文艺生

产,而是主体性,即人是否愿为“数据生成物”署名。

总的来说,网络社会的新生代不忙于追逐技术变革,而是热衷享受文艺

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全新审美表达。只有那些传承锦绣文脉、表达现实

温情的作品,才真正展示出新媒介语境下人类艺术创造的魅力,激发出全

社会参与创作的活力。

(摘编自许苗苗《良性互动让网络文艺不断“生长”》)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