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明节+教学设计 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docx

清明节+教学设计 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明节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

一、班会主题:清明节的文化与传承。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缅怀先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清明节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清明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清明节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以下是部分关于清明的古诗: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二)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清明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历史起源:

-寒食节: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

-上巳节: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的节日。

传统习俗:

-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

-踏青:享受春天的气息,欣赏自然美景。

-插柳:有辟邪、祈求生机之意。

-植树:美化环境,也寓意着生命和希望。

-放风筝:放走晦气,祈求好运。

-荡秋千:增添节日氛围。

-吃青团: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

-拔河:展示力量和团结。

清明节是一个兼具祭扫和踏青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感恩和对自然的敬畏。它不仅是家族传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三)小组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清明节的意义和价值。

清明节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

1.?缅怀先人: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的重要时刻。

2.?传承家族文化:有助于传承家族的传统、价值观和历史。

3.?弘扬孝道:提醒人们尊重和关爱长辈。

4.?增强家族凝聚力: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5.?重视生命: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

6.?感恩意识:培养感恩之情,感激先人们的付出和贡献。

7.?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8.?生态意识:与自然节气相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9.?社会教育:具有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10.?心理慰藉:为人们提供了情感宣泄和心理慰藉的机会。

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

“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节日影响:

(1)文化:

清明节能够满足人们怀念离世亲人的情感需要,同时密切了人际关系,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清明节俗的兴盛,宣扬了中国传统中的孝道伦理,强调了亲人间的感情联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促进了社会上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弘扬包括清明节俗在内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增强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加强民族凝聚力。海外侨胞对清明祭祀祖先十分重视。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海外华侨归国祭祀祖先,也祭祀本民族的始祖。

(2)政治:

纪念革命先烈,有很好的政治意义;祭奠逝去亲人、祭祀华夏始祖黄帝,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