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个案护理查房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umber{01}

颅内血肿个案护理查房

目录

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颅内血肿相关知识普及

个案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

颅内压监测技术在个案中应用

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及注意事项

心理干预在个案中实施效果评价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01

02

患者体型偏胖,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患者,男性,56岁,退休前为一名建筑工人。

家族史方面,患者的父亲曾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无其他特殊遗传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一周,在一次意外摔倒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遂收治入院。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伴有左侧肢体活动不便。

入院后,经神经系统检查,患者意识清晰,语言流畅,但左侧肢体肌力减弱。

CT检查显示右侧额叶有一大小约4cm×3cm×2cm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

诊断结果为右侧额叶颅内血肿。

01

02

03

04

02

颅内血肿相关知识普及

颅内血肿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在颅腔内积聚形成的占位性病变。

定义

根据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和脑室内血肿等。

分类

主要包括外伤、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等。

高龄、男性、吸烟、酗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等均为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预防措施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并发症:包括颅内压增高、脑疝、癫痫、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残疾程度。

01

02

03

04

05

06

03

个案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

1

2

3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直观显示颅内血肿的位置、大小和周围脑组织受压情况。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通过评估患者的睁眼、语言和运动反应,对意识障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

神经系统查体

包括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等方面的检查,以评估神经系统受损情况。

护理措施制定

护理问题识别

护理目标设定

根据护理目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加强营养支持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评估结果,识别出主要的护理问题,如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

针对识别出的护理问题,设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如降低颅内压、促进意识恢复、预防并发症等。

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保持呼吸道通畅

05

04

03

02

01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肢体功能锻炼计划,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加强营养支持

定时翻身拍背

预期目标

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达到降低颅内压、促进意识恢复、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目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以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身体恢复。

04

颅内压监测技术在个案中应用

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技术包括植入式压力传感器监测、腰椎穿刺测压和非植入式颅内压监测等。

颅内压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为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颅内压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颅内压力变化来评估颅内病理情况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意识状态、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因素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颅内压监测技术,并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对颅内压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05

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及注意事项

根据血肿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药物

01

对于不同类型的颅内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等,以及不同程度的血肿,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优先选择具有降低颅内压作用的药物

02

如甘露醇、呋塞米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从而缓解患者症状。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和合并症

03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给药途径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对于急性颅内血肿患者,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给药,以便迅速发挥药效。

剂量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以加强治疗效果;而对于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