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1-1《过秦论》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高中语文:11-1《过秦论》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秦论》教学设计

永州一中黄宣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词性转变、一词多义的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结构美和论证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贾谊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施“仁义”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省略、活用、一词多义等;了解本文先叙后议的结构,铺张渲染的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贾谊对秦干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施“仁义”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种“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主观主义学风,教导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为什么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一句话,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作者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找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他针对当时现实而论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器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主要成就是政论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文化,显示出从骚体赋过渡到汉赋的端倪,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服鸟赋》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同时也流露出齐生死、等祸福的消极思想。《吊屈原赋》是贾谊赴长沙途中经湘水时所作,在抒发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中,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被刘勰称为“词清而理哀”(《文心雕龙·哀吊》)。其文集,即现存的《新书》,亦名《贾子》。

(二)历史背景

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几篇课文《谏逐客书》《六国论》《阿房宫赋》,归纳出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

秦国为了统一天下,招揽各处人才,并重用他们。战国时代,商鞅变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开始了,最后秦国兼并了六国。

秦国统一天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秦王朝推行暴政:

①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

②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和陵墓

③文化实行专制,焚书坑儒

④缴获民间兵器,铸成12铜人

⑤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南开灵渠

⑥大动干戈,北抵匈奴,南击闽越

⑦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

(三)写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帝王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四)题解

①“过秦论”,“过”:名词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即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②“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③《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代表作,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

整体感知

(一)诵读

1.请同学们仔细倾听课文朗诵,注意生字、重点字词以及断句。

崤xiáo函膏腴yú杜赫hè陈轸zhěn

孙膑bìn带佗tuó倪ní良赵奢shē

逡巡qūnxún遗镞zú漂橹lǔ鞭笞chī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