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保研究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医保研究报告

2012年9月

目录

一、“增量改革”亟待付费机制的重构3

1、过去的5年:医保全面覆盖3

2、覆盖≠保障:“增量改革”只是第一步3

3、付费机制重塑医院行为模式应是必由之路4

二、经验启示:以付费模式引导价格偏好6

1、总额预付:直接抑制医疗支出额,仿制药迅速上量6

(1)加拿大:总额预付促使用药偏好改变,有效控制支出6

2、按病种组付费后,仿制药偏好加速提升9

(1)美国:DRGs推广期仿制药替代加速9

(2)法国:DRGs迅速普及,仿制药占比同期跃升11

3、总额预付之后、DRGs之前:药品支付政策有利于高质量仿制药13

(1)药品支付制度促使医院自主压低采购价13

(2)差别支付政策扶植高品质仿制药15

4、严苛的支付政策或致原研药降价换量18

三、付费机制改革推进节奏:分段推进,分晓初现20

1、总额预付先行,高用药金额品种可能首当其冲20

(1)用药金额越高,总额控制约束力越强21

(2)国内总额控制的预演:上海医保控费十年22

(3)替代原研药的必要条件:定价、推广能力24

2、价格形成机制调整,有望扶持高质量国产药品、耗材26

(1)定价政策配套质量评价,品牌仿制药受扶持26

(2)普通低值耗材打包定价支付,检测试剂等成为成本项27

(3)高值耗材:总额控制及支付标准抑制高价进口耗材28

(4)价格机制变化有望加速流通企业在耗材供应链的整合30

3、最终或从单病种付费向DRGs逐步演进30

四、结论:国产品牌仿制药/耗材的机遇31

五、主要风险32

一、“增量改革”亟待付费机制的重构

1、过去的5年:医保全面覆盖

我们将过去06-11年定义为医保的“增量改革”,这是医保覆盖面

高速扩张、保障力度持续提升的5年。目前,国内的医疗保障体系已

基本完成全覆盖,这可以从两个角度考量:

(1)覆盖人数上基本全覆盖。2010年医保覆盖人数已达到12.6亿,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预计,2015

年能覆盖13.2亿;

(2)医保支付占比已达到较高水平。2011年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总

体在60-65%,“十二五”期间计划提升到70%以上。

2、覆盖≠保障:“增量改革”只是第一步

我们在医保研究的上篇中分析了,“覆盖”是医保发展的第一阶

段。在这一阶段,医保对保费的应用管理不足。我们从国内过去几年

的用药结构可以看到,“覆盖”并未形成有效率的“保障”:

我们比较了06与11年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前15品种的格局,06-11

年的医疗支付能力的提升除了保障重大疾病用药,也连带产生了高价

药滥用、辅助药大行其道。

以这前15的品种来看,我们估计其中或高达40%-50%的医保资金

并未有效利用,对应的支付金额在200亿元以上(含患者自付)。

3、付费机制重塑医院行为模式应是必由之路

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价格失灵和付费机制未起到

合理引导效果:

由于定价机制的问题,目前医院的财务状况是:药品、耗材和检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