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开发区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cuì)拘泥(ní)峻峭(qiào)千均之力(jūn)
B.绽开(zhàn)要抉(jué)渲染(xuān)血雨腥风(xīng)
C.惩戒(chéng)簇拥(cù)腈纶(qīng)格物至知(zhì)
D.愧怍(zuò)契合(qì)恣睢(suī)怏怏不乐(yà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拘泥(ní)——nì,千均之力——千钧之力;
B.要抉——要诀,渲染(xuān)——xuàn;
C.腈纶(qīng)——jīng,格物至知——格物致知;
故选D。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月的两会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是中国民智民意、擘画未来蓝图的时刻,是世界中国“春之声”的重要时间。
A.朝气蓬勃聚集更倾听 B.生机盎然汇聚也聆听
C.朝气蓬勃汇聚更聆听 D.生机盎然聚集也倾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朝气蓬勃: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生机盎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朝气蓬勃”更关注个体或集体的活力和精神状态,而“生机盎然”更强调环境或事物的生机勃勃。根据文段中“这是一个万物复苏、______的时节”可知,此处形容春天的景象,应选用:生机盎然。
第二空:聚集:集合;聚拢。
汇聚:聚集在一起。
“聚集”更偏向于描述人或物体集中在一起的情况,而“汇聚”更强调分散的事物或人汇聚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根据文段中“是中国______民智民意、擘画未来蓝图的时刻”可知,此处指“民智民意”汇合在了一起,应选用:汇聚;
第三空:根据文段中“是一个……的时节,是……的时刻”可知,应用“也是……的时间”表示并列关系,而不能用“更”,因为表示的是递进关系,与前文内容不连贯;
第四空:倾听:认真细心地听取。
聆听:集中精力、认真的听。
“聆听”更强调对方的感受和内心世界,而“倾听”更强调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和意见。
此处表现“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应用:聆听;
故选B。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陕西榆林举行全国秧歌展演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代表辽宁参展。②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其风格喜庆热烈,表演技术精湛。③迄今已有大约300多年历史的上口子高跷秧歌被誉为“木棒上的东方芭蕾”,它有机地融合杂技与现代舞,“舞”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④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表演过程十分连贯,每个环节都衔接自然,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能烘托隆重、热烈的场面,渲染气氛,感染观众。
A.“文化遗产”“喜闻乐见”“地域特色”“感染观众”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句②中的“其”与句③中的“它”指代的内容都是“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
C.句③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融合”改为“融汇”。
D.句④中画横线部分是递进关系复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结构、病句辨析及修改、复句类型、文段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文化遗产”是偏正短语,“喜闻乐见”是并列短语;“地域特色”是偏正短语,“感染观众”是动宾短语,其中“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短语类型相同;
C.有误,句③中“迄今已有大约300多年历史的上口子高跷秧歌被誉为‘木棒上的东方芭蕾’,它有机地融合杂技与现代舞,‘舞’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的病句类型是重复赘余,应删去“大约”或“多”;
D.有误,根据句④中画横线部分“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能烘托隆重、热烈的场面,渲染气氛,感染观众”中的关联词“既……又……”可知,这句话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故选B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桑梓”代指家乡,“汗青”代指竹简,“丝竹”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语文模拟练习(三)试题.doc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湖南省常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湖南省常德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七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
- 山西省太原市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