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二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化常识+文言句子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10.docVIP

统考版2024版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第二周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化常识+文言句子翻译小题基础天天练1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题基础天天练10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被发掘,除了出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残破的榫卯木结构外,我们很少在其他遗址上出现类似的榫卯技术。这使一些人怀疑那是一个孤例,而鸡叫城遗址出土的这些榫卯结构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人有一项技术是①的,那就是不用一颗钉子,就能使两个分离的木质物件紧密咬合的技术——榫卯技术。什么是榫卯技术呢?这是一种用特定结构形式实现木与木相连接的技术,其中凸出部分为“榫”,又叫“榫头”,凹进部分为“卯”,也叫“卯眼”。这种技术无需一颗铁钉,更不用胶水,就可以使凹凸部分②。

中国人掌握榫卯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据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中国人早在7000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榫卯技术,这里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凿卯带榫,尤其是发明使用了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和企口板,是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结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结合材料,为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下一个合适的定义。要求:不超过55个字。

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其耐渴能力是人和其他动物所远远不及的。意大利科学家普林尼提出的“水囊”说是解释骆驼耐渴的最早的理论。他认为骆驼的两个瘤胃,众多肌肉带将瘤胃分隔成几个部分,使其起到“水囊”作用。在取水方便时,①,以备口渴时用。然而这一理论被美国生理学家尼尔森推翻。他通过解剖发现,“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的其余部分隔开,其个体也太小,起不到贮水器的作用。他认为骆驼耐旱的秘密在于经得住脱水,一般人在沙漠中失去12%以内的水时就会因中暑而死亡,而骆驼即便失水达到体重的25%,也只是减少体重,②,何故?他解释说:人失水,血液就会变黏稠,所以人怕脱水;而骆驼失去的水并不是来自血液,而是其他体液和组织。此外,也有的学者认为贮存在骆驼峰中的脂肪可以氧化成水。还有学者认为骆驼排尿少,它的肝脏能将大部分尿素进行再循环,而不会造成尿中毒。最近,科学家又发现了骆驼另一个重要的保水系统,它能降低呼气的湿润度,③。这个系统的关键部位就是骆驼得天独厚的鼻子,骆驼通过呼吸丧失的水分比一般动物少45%。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5.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屈原的《离骚》中“,”两句表明诗人遭受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上位者的昏聩糊涂。

三、文化常识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的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四、文言句子翻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