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共享”的文化底蕴研究.docxVIP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共享”的文化底蕴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共享”的文化底蕴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写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血脉和基因,也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源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享”的理念随处可见。

众生平等中的“共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众生平等思想是彻底的、远大的、开放的。《孟子》中有这样两段对话。其一,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意思是说,储子问孟子,君王派人观察您,您果然不同于平常人吗?孟子说,没有什么不同,尧舜也于平常人相同。其二,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也就是尧舜也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尧舜。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都有无限的潜力,但需要个人努力,这种平等不因出身、性别、信仰的不同而不同。正是众生平等的思想,使中国人从内心深处学会了相互尊重,学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教哲学更是把众生平等思想发挥到极致。《华严经》中说:“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也就是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把平等观念赋予一切生命。由于众生平等需要“共享”,自然也需要“共建”——充分发挥众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享”需要“共建”,“共建”为了“共享”。“不劳而获不是正常生活,也不应该是正常人的追求。”

仁爱思想中的“共享”。仁者爱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中则对其发扬光大,提出了“仁者无敌”的政治理念,一个国家只要实行亲民爱民的仁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大学》中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佛教中则努力弘扬普度众生,让众生幸福地生存、达到自由和谐的境界。《孟子》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仁爱之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仁爱情怀,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毕生信念,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从道德观念上论证了“共享”的合理性、说明了“共享”是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律法清严中的“共享”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持戒守律,注重规范治理,注重自我约束,注重品格的清正严肃。《周礼》中,用详细的制度展示了完善的国家典制,虽然为礼,但实际上都具有法律效力,使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有了严密的法律约束,它本质上是一套全面的规范治理体系,几千年以来其影响深远、不可磨灭、难以动摇。佛教更是以戒律著称,有在家居士的五戒十善、八关斋戒,菩萨戒的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沙弥尼十戒,出家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等,不仅从语言、仪态、行为,而且从思想、内心深处加以严格的约束规范,最终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在国家治理中必须依法治为基础,严格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享”不是简单均享,应“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在制度的约束下实现“共享”。

无私无我的“共享”内涵。《道德经》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之所以有烦恼忧患,就是因为心中有“我”,如果超越了“自我”,还会有烦恼忧患吗?人要去驾驭生命和思想而不是相反。佛教《金刚经》中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说“不住于相、如如不动”。就是要超越一切,使自己的本性不被内在或外界所影响和左右,同时又能践行善法道德,达到觉悟的境界。这种无私无我的个人品质,是中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把个人与群体、人类和自然融为一体,使个人生命在超越自我中去实现理想,也就锻造了中国人无私无我的优秀品质。

和谐大同中的“共享”意蕴。《管子》说:“蓄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就是以符合人性和自然规律的规范来治理,以崇高的文明道德来教化引导,人民就会和睦、就会齐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司马光在《瞽叟杀人》中说:“所贵于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像舜帝一样尊贵,是因为能以孝道使其父母亲和谐协调。佛教《大涅槃经》中说:“汝等从今当修七法之行。一者欢悦和谐犹如水乳。二者常共集合讲论经法。三者护持禁戒。……”可见,在中华文化中,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想状态。《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由此观之,天下大

文档评论(0)

livestu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