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质实习报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平湖及其周边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辅导老师:

时间:2009年7月

第一部分:总结线路及记录

1.齐云山丹霞地貌以及白垩纪红层:

路线:谭家桥-汤口-蓝田-齐云山-谈家桥

观察点一:齐云山天开神秀小广场

点位:GPS定位:N29.80894°,E118.03362°

点义:紫红色砂岩,粉沙质砾岩粉沙岩层结构为层里构造,组成矿物有石英岩.

千枚岩.砂岩等。沿途所见均为上白垩统地层,包括齐云山组和小岩组。

齐云山组为紫红色砾岩、砂岩及钙质粉砂岩互层的洪积与河湖相沉积,厚约

300-400m。小岩子组诗构成齐云山丹霞地貌最主要的地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下

部由暗红色厚层砾岩及鲜红色厚层杂砂岩组成,砾石以千枚岩为主,一般大小为

2-5cm,大着可见25cm,多呈次棱角状。分布于山麓地区如中和亭。齐云山小壶

天及雨君洞的恐龙足迹化石赋存于小岩组第一大旋回(第一岩性段)顶部的钙质

砂岩层面上;上段为砖红色厚层杂砂岩,常常与紫灰色厚层砾岩、紫红色巨厚层

砂岩互层,发育有大型交错层里。主要分布于400m以上地区。属于山麓河流沉

积。

地层产状:180°∠6°

观察点二:一天门

点号:D2

点位:GPS定位:N29.80834°E118.02886°

点义:发育由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的韵律层,砾石成分比较复

杂,分选较差,次棱角状比较多见,粉砂质泥质胶结。

°∠11°

观察点三:小壶天

点号:D3

点位:GPS定点:N29.80817°E118.01268°

点义:岩层名称为沉积岩,颜色为紫红色,成分为粉砂岩,钙质胶物质。

齐云山小壶天石室洞顶分布负型恐龙足印化石34个,多数非常清晰。小壶天石

室内恐龙脚印密度较大,约115个/㎡.总体上朝南西方向排布,步迹特征明显。

最大长35cm,宽25cm,掌深515cm,最小长10cm,宽10cm,掌深110cm。另见

尾迹化石一处,长40cm,宽3cm,深018cm,尾拐长12cm,与主尾迹夹角70°.

形成原因为恐龙脚印被其他物质填充后底层物质被剥蚀。

产状:189°∠5°

观察点四:玉虚宫路旁赤兔马石像边

点号:D4

点位:GPS定位:N29°48′29.4〞E118°1′43.3〞

地层产状:265°∠9°

2:休宁蓝田南华系-震旦系地层观察路线

路线:休宁蓝田高桥-儒村-双坑-孔坑(沿黄山-蓝田公路)

观察点一:休宁兰田镇公路

点号:D1

点位:GPS定位:N29.93708°E118.08819°

点义:休宁组岩性石英.方解石.白云岩.紫红色粉砂岩,石英为断面油脂光泽,

略带蓝色,有颗粒状贝壳断面。岩层为厚层.平行层理

下南华统休宁组:休宁组厚1394m。下部为青灰和紫红色厚层砾岩,灰白、

灰绿及紫红色含砾组粒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厚582m,发育交错

层、波痕及波状微层理。砾石成分为千枚岩,板岩及脉石英,砾石多成次棱角状,

砾径一般1-4cm,砾石含量25-70%,沙泥质胶结;中部是灰绿、灰白、灰紫色细

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韵律层,具交错层理,厚288m。

观察点二:103省道316-317之间

点号:D2

定位N29.92899°E118.09095°

点义:兰田组岩性:岩石为黑色炭质页岩,内面上有硫化物的氧化膜,方解石脉

呈蔟状分布,面与炭质页岩面平行,顺序后期充填,炭质页岩可看到零星黄铁矿

下震旦统兰田组:1935年丁毅创名“兰田系”,现在称为兰田组的地层只相

当于其下部。命名地点在休宁县兰田村。在兰田村,该组厚269m,自下往上分

为5部分。底部为含锰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以及硅质岩,厚3.2-7.7mm;

下部为灰色到灰黑色条带状泥灰岩、灰质泥岩和炭质页岩,或者为钙质泥板岩,

厚10.5m;中部为黑色、深灰色含炭质泥灰岩,炭质页岩,含层状和星点状黄铁

在蓝田,该部上段夹数层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厚63.5-117.

文档评论(0)

156****6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