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江苏省常州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人类发展历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劳动。下列劳动工具中,最能直接证明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产状况的是( )
石器 B. 骨耜
C. 铜铲 D. 铁铧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产状况”,据此分析:
A项:根据图片材料可知,图A石器比较粗糟,是旧石器,河姆渡遗址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B项:根据图片材料可知,图B是骨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主要生活用具有陶器、玉器、骨耜,故选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铜铲是青铜工具,出现于商周时代,河姆渡时期还没有铜铲,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所以铁铧不可能出现在河姆渡遗址,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河姆渡居民生产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河姆渡遗址的相关史实。
中国历史留给后人的典故非常多,下列典故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草木皆兵 D.三顾茅庐
【解析】【分析】根据历史地图,提取答题关键信息“前秦”“东晋”“淝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信息体现的是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赵国主将赵括只知根据兵书指挥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引出成语“纸上谈兵”,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楚争霸,一些诸侯小国为了自身利益与安全,时而投秦,时而投楚,反复无常,引出成语“朝秦暮楚”,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对峙,前秦王苻坚远望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军,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反映了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东晋十六国的相关史实。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
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海上丝路进一步发展,大秦王使者通过海上丝路到达中国,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繁荣发达,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海上交通不断拓展,海上丝路进入鼎盛时期,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之后,海上丝路逐渐衰落,不合题意,排除D项。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历史知识。
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反映了清朝大兴文字狱,“大逆不道”,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称颂唐玄开元盛世,经济繁荣,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可知,“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清廷认为有反清复明之意,是为“大逆不道”,以此制造文字狱,故选B项。
C项:根据所学可知,“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反映汉藏民族之间农业生产交流,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可知,“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反映了汉人崇少数民族的服饰生活,促进了民族交融,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清朝文字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清朝文字狱的相关历史知识。
文物是一个民族成长的符号和记忆,圆明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甘肃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6套合卷(附答案).docx
- 广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3套合卷(附答案).docx
- 贵州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2套合卷(附答案).docx
- 黑龙江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5套合卷(附答案).docx
- 湖北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8套合卷(附答案).docx
- 内蒙古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4套合卷(附答案).docx
- 山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11套合卷(附答案).docx
- 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答案).docx
- 甘肃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6套合卷(附真题解析).pdf
- 广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3套合卷(附解析解析).pdf
- 贵州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2套合卷(附真题解析).pdf
- 黑龙江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pdf
- 江苏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试题10套合卷(附真题解析).pdf
- 内蒙古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4套合卷(附解析解析).pdf
- 山东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卷11套合卷(附真题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