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pdfVIP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

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大纲分析: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教材分析:

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

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

必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析:

数列在整个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

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

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

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

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用具:ppt

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究发现阶段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1:

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

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

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陵寝以宝石镶

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

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

1+2+3+…+100。

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

子”。

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

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1+100)+(2+99)+……+(50+51)=101×50=5050

【设计说明】了解历史,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紧扣核心。

问题呈现2:

若V形架的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

层多放一支,最上面

一层有很多支铅笔,老师说有n支。问: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

少支铅笔?

1+2+3+4+……+n-1+n=?

若首位相加,则需要分类讨论。为避免可采用倒序相加法:

1+2+3+4+……+n-1+n

n+n-1+n-2+n-3+…+2+1

2(1+2+3+4+……+n-1+n)=n(n+1)

1+2+3+4+……+n-1+n=

【设计说明】

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是在高中数学

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借助图形理解逆序相加,也为后面公式的推

导打下基础.

探究发现1:

问题3:

由前面的例子,不难用倒序相加法推出

【设计说明】

在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问题呈现3提出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的推导,鼓励学生利用“倒序相加”的数学方法推导公式。

探究发现2:

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出等差数列公式

2

问题4

探究发现3:

有这样一个梯形,上底长为,下底长为,高为,求这个梯形的面

积为多少平方米?

面积公式:

【设计说明】

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帮助学生记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让学

生对于“数形结合”的理解更加深一层。

我国数列求和的概念起源很早,在南北朝时

文档评论(0)

132****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