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docx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时间过得飞速,工作也已7年了。送走的同学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样,也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酸甜苦辣。总觉得现在的同学真是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曾几何时慢慢和潇洒自如越离越远,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前不久整理书柜时翻出《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读罢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同学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约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同学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老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同学思想深处的神秘,能触摸到同学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休戚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老师和同学来说才是一种美满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老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日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伙伴那样与他们谈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同学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同学学习立场、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约的了解和简约的评价同学,对那些上课仔细听讲,下课也不淘气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爱,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爱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长此以往,孩子的进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老师不仅要了解同学思想、行为改变的非常规律,而且要了解同学思想、行为改变的普遍规律,不仅擅长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项的处理上,更擅长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慢慢认识到了同学的心灵都是冲突的统一体,好同学和后进同学的区分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次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由于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经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老师的怜悯、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详细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真效果明显,某些平常不听话的同学,淘气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同学的情感沟通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展,老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改变。以前老师说的,同学就得无条件的听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究竟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贯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同等性。老师也是从同学时代走过来的,同学的今日就是老师的昨天,同学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实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文档评论(0)

欣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