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做人与处世》原文阅读.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做人与处世》是2009年0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

者是季羡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季羡林《做人与处世》原文阅

读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季羡林《做人与处世》原文阅读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

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

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

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

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

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

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

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

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

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

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

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

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

洞,物种灭绝,人口的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

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

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犹未为晚。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

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

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

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

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

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

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

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

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

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

之。

1998年11月17日

牵就与适应

牵就,也作“迁就”和“适应”,是我们说话和行文时常用的两

个词儿,含义颇有些类似之处;但是,一仔细琢磨,二者间实有差别,

而且是原则性的差别。

根据词典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注“牵就”为“迁就”和

“牵强附会”。注“迁就”为“将就别人”,举的例是:“坚持原则,

不能迁就。”注“将就”为“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举

的例是“衣服稍微小一点,你将就着穿吧!”注“适应”为“适合(客观

条件或需要)”。举的例子是“适应环境”。“迁就”这个词儿,古书

上也有,《辞源》注为“舍此取彼,委曲求合”。

我说,二者含义有类似之处,《现代汉语词典》注“将就”一词

时就使用了“适应”一词。

词典的解释,虽然头绪颇有点乱,但是,归纳起来,“牵就(迁就)”

和“适应”这两个词儿的含义还是清楚的。“牵就”的宾语往往是不

很令人愉快、令人满意的事情。在平常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本来是不

能或者不想去做的。极而言之,有些事情甚至是违反原则的,违反做

人的道德的,当然完全是不能去做的。但是,迫于自己无法掌握的形

势,或者出于利己的`私心,或者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非做不行,有

根据我个人的语感,我觉得,“牵就”的根本含义就是这样,词

典上并没有说清楚。

但是,又是根据我个人的语感,我觉得,“适应”同“牵就”是

不相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常使用“适应”这个词儿的。不过在

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是习而不察。我手边有一本沈从文先生的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汪曾祺先生的“代序:沈从文转业之谜”中

有一段话说:“一切终得变,沈先生是竭力想适应这种‘变’的。”

这种“变”,指的是解放。沈先生写信给人说:“对于过去种种,得

决心放弃,从新起始来学习。这个新的起始,并不一定即能配合当前

需要,惟必能把握住一个进步原则来肯定,来完成,来促进。”沈

文档评论(0)

151****5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