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docVIP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4唐诗三首

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第1课时石壕吏

一、导入新课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们的眼睛,因为那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争,那是浸满眼泪、铺满鲜血的灾难。在这苦难的时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如椽大笔,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篇——《石壕吏》。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朗读诗歌,认知古体诗体裁。

◎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感受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征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其特点有:①句数没有限制;②每句的字数无严格限制,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③用韵灵活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④对字词的平仄、对仗没有要求;⑤语言自由,可俗可雅。

2.目标任务二: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东)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758年

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759年春

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3.目标任务三:感知内容,理解情境。

◎请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

◎学生边读边勾画,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信息。

板书:

时间:暮地点:石壕村

人物:吏老妇作者(旁观者)老翁(次要人物)

起因:有吏夜捉人

经过: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妇前致词

结果:登前途,独与翁别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关注文中指明时间的词,思考课文的叙事脉络。

◎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请同学们演读老妇的语言,说一说这个家庭“苦”在何处。

一个苦难的家庭: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战乱丧子之苦)

儿媳出入无完裙,孙子尚在乳下。(家境困窘之苦)

老妪暮年从军,老翁妻离子散。(力衰应征之苦)

◎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请同学们慢读想象:差役是如何逼问老妇的?试着补白暴吏的语言。

石壕吏:家有男丁否?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尚有他人否?

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请人速应役!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请用一个字,概括差役与老妇的形象。

差役——怒(嗔怒、蛮横);老妇——苦(艰难、悲苦)。

小结: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4.目标任务四:品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这首诗近乎纯用叙述展开,除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就再无议论抒情句,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态度的呢?

诗人将褒贬之情融于精准客观的叙述中,用精练的词句去感染读者。

如“有吏夜捉人”一句中,“夜”“捉”二字除了客观叙述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让读者感到:统治阶级于人民入睡的黑夜捉人,其突然袭击的凶残面目可想而知。诗人如实而又准确的叙述,揭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