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护理讲课中医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针灸推拿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中药在中医护理中的使用与注意事项饮食调养在中医护理中的重要性情志调护在中医护理中的作用目录
01中医基础理论
阐述阴阳对立统一关系,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疾病诊断治疗原则。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特性来归类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阐述其相互间生克制化关系,解释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属性及生理病理现象。阴阳五行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
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脏腑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学说脏腑经络理论
病因病机分析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侵袭人体所致疾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过度导致疾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疾病。体内水液代谢失常产生痰饮,或血液运行不畅导致瘀血,进而引发疾病。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收集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判断病情。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情表现,确定证候类型,制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方案。包括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辨证等。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调护。采取药物和非药物手段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02常见病症的中医护理
010204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病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和烟尘。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给予适当的中医按摩、推拿等手法,以缓解咳嗽、哮喘等症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以增强肺功能。03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根据病情给予中医针灸、拔罐等治疗,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给予患者心理调适和情绪疏导,以缓解焦虑和压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病症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给予患者心理调适和情绪疏导,以缓解焦虑和压力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指导患者进行中医按摩、推拿等手法,以缓解头痛和肌肉紧张。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睡眠习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和调节。头痛、失眠等神经系统病症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瑜伽、舞蹈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和调节内分泌。根据病情给予中医针灸、拔罐等治疗,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给予患者心理调适和情绪疏导,以缓解焦虑和压力对妇科病症的影响。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
03针灸推拿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包括毫针刺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等,根据病症和穴位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法。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掌握刺激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注意患者体位和舒适度。030201针灸治疗原理及操作方法
包括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手法,根据病症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推拿手法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炎、便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适应症推拿前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力度;推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注意事项推拿手法介绍及适应症
咳嗽针灸可选用肺俞、中府、列缺等穴位,推拿可选用胸背部和上肢手法,以宣肺止咳。感冒针灸可选用大椎、风池、合谷等穴位,推拿可选用头面部和背部手法,以疏风解表。哮喘针灸可选用定喘、肺俞、膻中等穴位,推拿可选用胸背部和腰部手法,以平喘降逆。便秘针灸可选用天枢、支沟、上巨虚等穴位,推拿可选用腹部和下肢手法,以润肠通便。胃炎针灸可选用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推拿可选用腹部和背部手法,以和胃止痛。针灸推拿在常见病症中的应用举例
04中药在中医护理中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煎药器具选择砂锅、瓦罐最佳,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前浸泡药物宜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煎药火候与时间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滋补药物煮沸后再煎40~60分钟。煎药次数一般煎煮两次,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次服用。
常见中草药介绍及功效黄芪熟地黄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人参当归白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及禁忌中药与西药应分开服用,间隔时间至少1小时。某些中药与西药存在相互作用,如含金属离子的中药(石膏、龙骨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2024年高教版研究生新中特教材.pdf VIP
- GB 31335-2024 铁矿开采和选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ocx VIP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练习100道及答案.docx VIP
- 山东科技出版社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第2课清洁与卫生小件衣物清洗洗袜子 教案.doc VIP
- 2025年全球矿业报告:着眼未来.pptx VIP
-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每月压力容器安全调度会议纪要.doc VIP
- 原油进口联营协议.pdf VIP
- JB∕T 14641-2022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pdf
- 西门子S7-1500 PLC编程及应用-全套PPT课件.pptx
- VCS56055160ArcWelding正版分享[共14页].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