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运送铁矿石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土高炉修建土高炉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龟裂的稻田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9中国第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一九六五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例1](2010·江苏高考)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D1.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项目时间粮食棉花钢煤原油1952年163亿吨1304万吨135万吨66亿吨44万吨1956年192亿吨1445万吨447万吨110亿吨116万吨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A2.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请回答:(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和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958年~1960年呈上升趋势。原因:①“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②“大跃进”运动直接推动工业国民收入的增长。1960~1961年呈下降趋势。原因: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党中央开始执行八字方针,对工业实行调整。经济政策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或生产关系的调整、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2)根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从图一、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976~1987年间迅速增长。原因:①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实行改革开放。[例2](2010·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材料2: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2)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改变了工业布局;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从现代化进程的视角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探索性、复杂性、长期性、曲折性的特点。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后)。特别关注经济建设的内容:①学会归纳每个历史阶段经济建设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②关注一些重要年份,如195

文档评论(0)

培优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中小学专业高端辅导20年,特级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