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六国论 》学习任务单(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16.2《 六国论 》学习任务单(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六国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理解和把握史论文体的主要特点,把握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体悟苏洵体现的文人士大夫的现实关怀与责任、担当精神,

3.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体会《六国论》富于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4.学会在辩证分析和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课前学习任务

1.查阅资料,手绘七雄。绘一幅春秋战国形势图,标清各国位置及灭亡时间。

2.利用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预习课文,自译文本。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瞄准“史论”靶心把握“论”之内核

活动1.借助材料,猜猜老泉心声。

阅读以下材料,猜测苏洵的主要观点可能是什么,写出至少三个猜测。小组内讨论,推选出最佳答案,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材料一:《六国论》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第八篇,原题为“六国”。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洵)携二子赴京师,应科考。至京,呈己文于翰林学士欧阳修,修目以荀卿再世,荐之于宰执韩琦,琦复为之延誉,文章遂为满朝公卿所争诵。……尔后,修又献洵所著《权书》十篇、《衡论》十篇、《几策》二篇于朝廷,仁宗帝诏今至舍院赴试,称疾不应。

材料二:太尉执事:洵著书无他长,及言兵事,论古今形势,至自比贾谊仁。所献《权书》,虽古人已往成败之迹,苟深晓其义,施之于今,无所不可。(《嘉祐集》卷一三《上韩枢密书》)

“曩臣所著二十篇,略言当世之要。陛下虽以此召臣,然臣观朝廷之意,特以其文采词致稍有可嘉,而未必其言之可用也。”(《上皇帝书》)

材料三:太宗两度征辽皆败,真宗澶渊订盟愈卑,世代相袭,致令朝野上下,恐敌之症蔓延。北虏之辽,君臣已畏之如虎;西北之夏,士卒复惧之若狼。故宋室代奉“斥地与敌,牢内虚外”为国策,“屈己增币”,赂贼乞安。至乎老泉之世,宋廷已岁纳辽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输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矣。宋室既示之以弱,辽夏则益肆其暴。二虏结以犄角之势,步步要挟,时时进犯;中原陷于劫夺之祸,农桑遭废,里闾成墟。(渠正文《中华历代名篇品读》)

活动2.紧贴文本,探探“论”之缘起

1.阅读《六国论》原文,完成下表。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体会历史背景与史论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

《六国论》

阅读对象

呈送缘由

核心观点

写作意图

如何讽谏

活动3.紧贴文本,探探“论”之内核

根据苏洵的创作意图,你认为此文文题该如何拟?此文原题《六国》,一般选本改为《六国论》,你认为苏洵究竟在“论”何?

A六国破亡之因论B赂敌论

分析:六国破灭之因,绝不是史论文的中心论题,而是时事策论的借题。借古讽今的策论,中心思想应该落在“时事”上,而非篇首的“史事”。本意不是“论古”而是“叹今”。

活动4.诵读文本,感受“论”之情感

前人评价《六国论》:“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借古伤今,淋漓深痛。”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想一想,哪些话应该读出“痛切悲愤”的语气?

【学习任务二】建构思维图式梳理“论”之逻辑

活动1:《古文鉴赏辞典》称赞此文“行文纵横恣肆,论断斩钉截铁”,请找出作者对于六国灭亡的论断,梳理论证过程,完成下图。

韩魏楚:赂秦破灭(分论点1)

破灭

齐燕赵:破灭破灭(分论点2)

活动2:欧阳修赞苏洵“博辩宏伟”,请分析苏洵是如何“博辩”,把赂敌致亡的道理讲清讲透,完成下表。

“赂”果

得百倍——大欲——

对比论证

得难——奉繁——

引用论证

活动3:苏洵又是怎样表现不贿赂秦国的国家(齐楚赵)会间接受害的呢?

齐、燕、赵灭亡的原因与作者的感情色彩

诸侯国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作者的感情色彩

齐国

燕国

赵国

活动4:至此,根据下图完成文章的论证结构。

【学习任务三】锤炼思辨能力发现“论”之破绽

活动1发出理性之声:苏洵之“论”是否严密,为规范之“论”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下面问题,完成下表。

材料一:刘勰说:“‘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迹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告诉我们“辨正然否”要从肯定和否定两面进行分析;“穷于有数”,要把握全面资源;“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要思虑周全;“弥缝莫见其隙”要严密到没有任何漏洞;“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