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VIP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张九龄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林甫无学术,见九龄文雅,为帝知,内忌之。会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帝曰:“假其名若何?”对曰:“名器不可假也。有如平东北二虏,陛下何以加之?”遂止。

又将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九龄执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①,唐家多用旧相,不然,历内外贵任,妙有德望者为之。仙客,河、湟一使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谓何?”又欲赐实封,九龄曰:“汉法非有功不封,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边将积谷帛,缮器械,适所职耳。陛下必赏之.金帛可也,独不宜裂地以封。”帝怒曰:“岂以仙客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门阅哉?”九龄顿首曰:“臣荒陬孤生,陛下过听,以文学用臣。仙客擢胥史,目不知书。韩信,淮阴一壮夫,羞绛、灌等列,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帝不悦。翌日,林甫进曰:“仙客,宰相材也,乃不堪尚书邪?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休。”帝由是决用仙客不疑。九龄既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其末曰:“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又曰:“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帝虽优答,然卒以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而用仙客。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禄养思矣。

(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

材料二:

轼窃谓士大夫砥砺名节,正色立朝,不务雷同以固禄位,非独人臣之私意,乃天下国家所恃以安者也,若名节一衰忠信不闻乱亡随之捷如影响。西汉之末,敢言者惟王章、朱云二人,章死而云废,删公卿持禄保妻子,如张禹、孔光之流耳。故王葬以斗筒穿寄之才,恣取神器如反掌。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惟张九龄一人。张九龄既已忤旨罢相,明皇不复闻其过,以致禄山之乱。治乱之机,可不慎战!

(苏轼《张九龄不肯用张守珪、牛仙客》)

【注】①幼言:古官名,既向百姓传达王命·也向王反映民情,②常伯;皇帝的近臣。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名节A一B衰C忠信D不闻E乱亡F随之G捷如H影响。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指内心、心里,与《过秦论》中“内立法度”的“内”词义不相同。

B.名器,指名号与车服仪制,名贵的器物,喻指国家的栋梁,文中指皇帝。

C.卒,最终、最后,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词义相同。

D.名节,名誉与节操,与《陈情表》中“不矜名节”的“名节”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守珪立下功劳,皇帝想让他担任侍中,张九龄认为宰相是重要职位,不能因功劳而赏赐,这会让国家衰败,最终没有任命张守珪。

B.张九龄认为牛仙客只是做了边将的本职工作,可以进行赏赐,但是不能划分土地来分封他,皇帝认为张九龄瞧不起牛仙客,批评了他。

C李林甫向皇帝进言,认为牛仙客有宰相之才,而张九龄是文官,拘泥于古义,一定要罢免张九龄。皇帝听取他的意见,决定任用牛仙客。

D.张九龄在给皇帝的赋中表示,自己愿意为皇帝效力,即使为此而死也不会避讳,即使被弃用也心怀感恩,皇帝下了褒嘉的诏书答复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法非有功不封.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

译文:

(2)九龄既戾帝旨,周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

译文:

14.苏轼认为士大夫的名节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他所举的两个反例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答案解析】

10.CEG(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3分,三处以上不得分)

【解析】断句的关键在于找到句子主干。“若”是“如果”的意思,“名节”是名词,是“衰”的主语;“忠信”是“不闻”的主语;“乱亡”是“随”的主语,“之”是代词,应断在“之”后。

11.B

【解析】“名器”文中指名号,由后文“有如平东北二虏,陛下何以加之?”可以看出,名器是皇帝授予大臣的名号。

12.C

【解析】李林甫的进言中并没有要罢免张九龄。

13.(1)汉朝的法律没有功劳不能赐予封地,唐朝依照汉朝的法令,这是太宗的命令。

(评分参考:“封”,赐予封地;“遵”,依照;“制”,帝王的命令。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张九龄既已违逆皇帝的旨意,内心恐惧,担心被李林甫陷害,就借皇帝赐他一把白羽扇的机会,献赋致谢,且自我表白。

(评分参考:“戾”,违逆;“为……所”,表被动,“危”,陷害。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西汉末年王章、朱云二人或废或杀,公卿只为自保,导致王莽夺取帝位。②唐朝开元末年张九龄罢相,唐明皇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导致安史之乱。

(评分参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