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学习任务单.docx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学习任务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一教材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外实地观察以及运用视频、图片,了解主要植被类型、植株特征、群落结构等,并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2.结合具体区域植被变化的案例,说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论述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课前学习任务

观察记录校园及社区常见的植物特征,分析其环境适应性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认识植株

结合视频“走进自然,探访身边的植物”和PPT上的图片、植株实体,说出植株特征,说明特征与环境的适应性(植株特征包括:植株的大小,叶[大小、厚薄、软硬等]、茎[粗细、长短、形态等]),完成植株特征分析表

PPT植株展示图

【学习任务二】

认识植被

学生根据PPT呈现的植被图片和课本的内容,描述各典型植被的特征(包括群落形态、结构、植物种类),完成植被特征分析表

PPT植被展示图

【学习任务三】

寻根溯源

独立思考完成设问:任务一?-?植株中,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个字母对应的区域中?

【学习任务四】

环境影响植被

(一)大尺度视角

①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漠河,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

②从北京向西一直旅行到乌鲁木齐,又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

③分析我国自然植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中尺度视角

据图分析“我国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差异的原因。

(三)小尺度视角

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如祁连山、天山、阴山地区,山地会呈现特别的“阴阳脸”现象,即阴脸是森林,阳脸是草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五】

案例探究: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材料一: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号称“千里松林”。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在此设立“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狩猎之地。

材料二: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大肆开垦,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塞罕坝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国家气象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北京年平均沙尘天数56.2天。建国初期,塞罕坝一带已经彻底荒漠化。

材料三:1962年,国家决心建立国有林场,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奋斗,如今这里绿树遍植、花开草长,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先后获得“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等国际荣誉。

设问①:塞罕坝曾由一片绿洲变成一望无际的荒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要素统一变化的结果,推测其演化过程。

设问②:简述塞罕坝荒漠变林海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推荐的学习资源

1.《航拍中国》纪录片

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3.《植物地理学(第五版)》江源康慕谊黄永梅张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