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班会情境设计这样做少踩雷 .docxVIP

初中生班会情境设计这样做少踩雷 .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生班会情境设计这样做少踩雷!

一、教学情境的作用

1、创设合理:一个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增进学生体验,促成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2、创设不合理:一个未设计好的情境可能让学生感觉“尴尬”和排斥,让课堂缺乏真实的表演,甚至限制学生的体验和情感流动,最终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二、心理课堂情境创设常见误区

1、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情境泛化

误区:认为放上一两段与主题相关的案例/视频=情境设计

思考:该材料和内容能否承担起创设情境的重要功能?有助于达成哪个教学目标?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

2、情境中价值体系比较单一

误区:部分教学情境在设计中由于准备不充分,考虑不周全,可能只有比较单一的价值体系。

思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不能放弃必要的价值引导,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在课程中过度输出某种单一的价值体系(如必须xxx),会导致哪些可能的结果呢?

举个例子,在防治校园欺凌的课程中,如果我们一味灌输“在看到校园欺凌时,我们必须帮助受欺凌者”,其实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种单一的价值体系会让学生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难以流畅地表达心声,即使回答符合教师预期,也难以判断是否发自真心,是否有内心的真切认同。

我个人的小建议: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老师们多少都是含着自己的“巧思”的,都希望告诉学生一些什么。当然,老师们一些隐含的前提并没有错。但是我觉得最好的设计方式并非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而是“搭梯子”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的形式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选择、选择背后可能隐含的需要和可能的后果,引导他们去产生一些感想和他们的结论。让他们发现:哦!原来可能是这样。但是,又不会让他们觉得这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

3、情境元素易引发误解或偏离

误区:①有部分老师出于贴近学生的目的,使用一些“梗”或者“段子”来创设情境,但是或由于使用不当让学生产生反感,或使用得当出现学生过度兴奋和激动等情况,不仅不能发挥情境的促进性、启发性,反而导致课堂主线偏离,难以达成既定目标。②对“梗”把握不够,导致使用一些本来合理但内容容易引发误解的元素。

思考:互联网情景元素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其构建情境时应十分谨慎。(我了解它吗?我hold得住吗?好操作吗?实施起来效果好吗?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还是只为了形式多样?)

4、情境构建脱离现实和需要

心理课堂上情境构建的关键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有身处其中的参与感,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要时刻把握好。

思考:最主要的点是是该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发展阶段和认知诉求。(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有些老师的设计很巧妙,理论知识也很扎实,但是呈现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够“接地气”,不能用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的方式去呈现课堂。这里面有很多细节调整一下,课堂效果会好很多。)

三、反思建议

1、聚焦目标而非表象

在创建教学情境时,我们应当首先厘清并明确一节课的课程目标有哪些,是什么,是不是可知、可感、可觉察、可操作的。

(不着急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2、提供工具而非要求

避免沉重负担:由于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情境构建任务设置中应充分注意学生所属的年龄段和认知特点,尽量避免教学情境中包含大量学生需要重新检索、加工、理解的内容元素。(某次教研活动,听了一位重点中学的老师授课,虽然老师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听下来感觉学生都有点懵,因为里面太多超出他们认知水平的内容了。)

提供助力工具:尽可能提供可以辅助学生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工具,并给予学生使用工具、获得反馈的机会。

3、提供线索而非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过程性体验,重视学生在情境中的所感、所思、所察、所悟。

价值引导不能放弃,但不要操之过急。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指向的自主发展,教师要耐心巧妙地为学生提供线索,以帮助其科学、全面地思考判断。

4、给予滋养而非评价

教师在情境创建中要从学生的分享与生成中找到积极、发展的点,做到将心比心,充分尊重,满怀希望,指向未来成长。

我把这点理解为心理课的“心理味”。有些小伙伴找到我,说“不知道怎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给予好的回应”“为什么当时我想不到这样的回应方式”“我觉得我上的课好像没有‘心理味’,很像单纯的‘政治课’,但不知道怎么改。”

这个部分确实需要一些经验和巧思,如果大家备赛过程中对这点有疑惑,也可以约“磨课”,具体详聊哟!

5、体验胜任而非无助

教师在情境创建中需要反复思量,多与学生沟通访谈,采用更加切合学生需求的情境材料,设置能给予学生发挥空间的活动任务。

如果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设置需要纸笔练习的活动任务,学生需要书写的字数通常不宜超过400字;设置需要绘画的活动任务,篇幅与质量要求把握平衡,不宜要求短时间完成多幅画作;设置需要小组比拼的游戏活动,在讲解规则后通常进行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