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纹饰文化与赏析》课件——4陶瓷纹饰 动物纹.pptxVIP

《中国陶瓷纹饰文化与赏析》课件——4陶瓷纹饰 动物纹.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陶瓷纹饰文化与赏析第四章陶瓷纹饰赏析动物篇龙纹麒麟纹凤纹鸳鸯纹鱼纹(一)鱼纹(二)蝙蝠纹陶瓷动物纹饰的特例-明代龙纹-唐宋之的前龙纹概述动物题材的纹样虽然在瓷器纹饰中并不占最主要地位,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麟、凤、龟、龙,这四者是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祥瑞之兽,谓之“四灵”。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其次,像鱼纹、鸟纹、马纹、鹿纹等都是十分常见的动物纹饰。这节课,我们首先了解陶瓷的龙纹纹饰:龙纹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据记载,龙是由蛇身、驼头、鹿角、鬼眼、牛耳、鱼鳞、鹰爪、虎掌等组成的一个威猛矫健形象,具有升天入海、腾云驾雾、能伸能缩的非凡本领。龙纹-唐宋之的前龙纹概述早在远古时代,祖先们就以龙为图腾来崇拜。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龙是辅助圣贤,拯救人类的灵兽。进入等级社会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和代名词。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距今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龙的艺术形象。商代时期流行夔纹也是一种龙纹,称为“夔龙纹”。龙纹装饰瓷器,装饰方法主要有刻划、印花、绘画等,尤以绘画最多,其形象也有腾空、行走、飞舞、翘首、回望等多种形象。龙纹-唐宋之的前龙纹概述唐初,对传统龙的形象又进行修改和完善,“三停九似”龙已呼之欲出,到了宋代,基本定型下来。但在元代以前,国家对龙纹的使用还没有太多的限制,而从元代至清代几百年间,龙纹就不能随便使用了。五爪龙成了皇家的专利,其他人仅限于使用三爪龙或四爪龙。唐宋以来,龙纹在瓷器的装饰上朝艺术化的方向发展,龙体线条趋向简练生动。第四章陶瓷纹饰赏析动物篇龙纹麒麟纹凤纹鸳鸯纹鱼纹(一)鱼纹(二)蝙蝠纹陶瓷动物纹饰的特例-明代龙纹-元明清陶瓷龙纹赏析随着历史发展到元、明、清三代,龙从形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朴素到华丽、由不足到充实的过程。即便是同一时期的龙,也因时代、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多端。到了元代,龙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形体细长似蛇,头瘦、上颚尖、细颈、长躯,背有尖的齿形鳍脊,斜方鳞,细长腿,以三爪居多,爪细长锐利,尾部细,作火焰状,圆目有神,发梳向后或向上前方飘拂,双鹿角细长尖部上钩,背有尖的齿形鳍脊,长而较密(图1元青花云龙纹梅瓶)。元代瓷器上龙纹一般仅画一条,并有云纹做陪衬,画笔线条非常流畅,龙仿佛在云海中飞腾,有特别活跃之感。图1龙纹-元明清陶瓷龙纹赏析明清时期瓷器上的龙纹达到了全盛期。明代龙纹在总的风格上与元代相比更为凝重、威严,龙体相应略为粗壮,猪嘴(下颚比上颚长些),但颈部较细,所画龙纹多凶猛,一般为比目眼,因为明朝崇尚火德,故而在龙身上通常还带有火焰纹,以宣德时期的龙纹最为凶猛(图2明宣德青花云龙纹盘),明中期成化、弘治朝龙纹的体型则显得瘦长无力(图3明弘治绿彩云龙纹盘)。图2图3龙纹-元明清陶瓷龙纹赏析而明晚期龙纹则画得较为死板,线条凌乱,色彩浅淡,填涂粗糙。崇祯朝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人面长发龙(图4明崇祯五彩海水云龙纹盘),龙的正脸形似老人,毫无生气与威严,反映出明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苟延残喘了。龙纹发展至清代,“龙”更显是权力的象征。从故宫旧藏清代历朝皇帝及宫廷使用的盘、碗中,均以海水、云及五爪龙纹做装饰,可见对龙的尊崇。清早期康熙朝龙纹形体、形象最威严(图5清康熙青花海水双龙纹瓶)图5图4龙纹-元明清陶瓷龙纹赏析康熙晚期民窑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过墙龙”(图6清雍正青花过墙龙盘),其形象由碗、盘内壁延伸至外壁,瓷画生动活泼,是清代民窑中一种独特产品。至乾隆朝后期龙纹开始变得无力,龙的神态由至尊无上的神貌渐渐变成世俗化,形象有划龙舟、婴戏舞龙、龙穿花、鲤鱼跃龙门等,已大大失去神圣威严(图7清道光粉彩赛龙凤舟图盘),而成为象征民间的“祈福”、“吉祥”。仿古彩瓷中也常常出现此类纹饰,但绘画技巧不如古时生动活泼。图6图7第四章陶瓷纹饰赏析动物篇龙纹麒麟纹凤纹鸳鸯纹鱼纹(一)鱼纹(二)蝙蝠纹陶瓷动物纹饰的特例-明代麒麟纹麒麟纹和蝙蝠纹也是明清瓷器常见的装饰纹样。麒麟,亦作“骥磷”,简称“麟”,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一般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牛尾。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体,后像马体,兽体近似龙。传说麒麟性温和,长寿能活千年,能消灾解难、驱除邪魔,所以关于其形象的描绘颇多。麒麟纹作为瓷器装饰题材在元代时兴起,常作为主题纹饰并配以一些山石瑞果,也有与飞凤相配,组成麟凤纹。麒麟纹明代前期麒麟纹在瓷器上较为盛行(图1明正统青花龙麒麟纹盘),并有多种形态,不乏精彩之作,明晚期民窑青花瓷器仿袭明官窑纹饰,麒麟纹又大量出现,但是绘制潦草。清代吉祥观念更加突出,于是麒麟纹便常出现,最突出

文档评论(0)

青柠职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从业10年,专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