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基层医生中药知识培训课件中药基础知识常用中药介绍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特色基层医生如何合理运用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CATALOGUE目录01中药基础知识CHAPTER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起源中药历史悠久,起源于远古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现某些植物、动物和矿物能够治疗疾病,逐渐形成了中药的雏形。中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中药逐渐从经验医学向科学医学转变。历代医家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中药理论体系。中药的分类与特点中药的分类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动物药包括虫类、鳞介类、禽兽类等;矿物药则包括天然矿石、化石等。中药的特点中药具有天然性、整体性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天然性指中药来源于大自然,成分复杂多样;整体性指中药治疗疾病注重整体调节,追求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辨证论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性药物多用于治疗热证,热性药物多用于治疗寒证,温性药物多用于治疗寒证或虚证,凉性药物多用于治疗热证或虚热证。五味指中药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辛味药多具有发散、行气等作用;甘味药多具有补益、和中等作用;酸味药多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苦味药多具有清热、泻火等作用;咸味药多具有软坚、散结等作用。中药的归经与配伍归经指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归经理论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配伍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合理的配伍能够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中药配伍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种情况,称为“七情”。02常用中药介绍CHAPTER解表药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清热药010203石膏知母栀子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祛湿药厚朴藿香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止呕,解暑。温里药附子肉桂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理气药陈皮木香枳实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消食药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胃。麦芽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健胃,回乳消胀。止血药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化瘀止血,通经。活血祛瘀药川芎01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02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桃仁03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贝母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止咳,散结消肿。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安神药酸枣仁甘、酸,平。归心、肝、胆经。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远志苦、辛,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消散痈肿。03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CHAPTER中药的煎煮方法煎药器具选择首选砂锅、瓦罐,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前浸泡药物应先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煎煮火候与时间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中药的服用方法服药时间01一般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睡前服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培训课件制作费用明细.pptx
- 培训课件制作问题汇总.pptx
- 培训课件制作要素.pptx
- 培训课件励志健康体检.pptx
- 培训课件合成策略研究方法.pptx
- 培训课件参加人员.pptx
- 培训课件发放文案简短精炼.pptx
- 培训课件制作基本要求.pptx
- 培训课件前小游戏.pptx
- 培训课件原创写作方法.pptx
- UGT1A1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毒性与疗效影响的深度剖析.docx
- 基于智能通信需求的手机通信管家服务提供系统构建与实现.docx
- 重庆四面山两种林地土壤优先流路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docx
- 金属壳层纳米粒子光学性质及高度有序纳米粒子阵列制备的深度探究.docx
- 从《宠儿》探寻黑人女性自我觉醒与身份重构之路.docx
- (1+1)维热非局域介质边界对表面孤子影响的深度剖析.docx
- 稀土掺杂对二氧化锡陶瓷电极性能的优化及机理探究.docx
- 船舶混合轴带永磁同步电机数字控制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探索.docx
- 设备本质安全培训目的.pptx
- 从经济学视角剖析商品价格的形成、影响因素与调控策略.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