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一模)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玉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今陕西、山东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玉礼器。如图为二里头文化前后东亚地区玉璋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华南和中原地区()

A.生产力发展水平接近 B.形成相同的文化认同

C.已存在经济文化联系 D.确立了政治隶属关系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当时华南和中原地区均出现相同的玉璋,说明当时两地存在一定的经济文化联系,C项正确;当时中原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排除A项;形成相同文化认同说法错误,排除B项;当时两地区没有确立政治隶属关系,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汉初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这一禁令的实施意在()

A.保持中央军事优势地位 B.满足对匈奴作战军备需要

C.发展农耕促进国力恢复 D.保障国家邮驿系统正常运转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目的在于将优秀的马匹资源集中于关中地区,保持中央对于地方的军事优势地位,A项正确;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对于匈奴采取防守政策,“对匈奴作战的军备需要”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禁马出关政策主要是军事政策,不是农耕经济政策,排除C项;次啊了主旨为“汉初的禁马出关政策”,而“国家邮驿系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唐律·贼盗》规定:“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代()

A.保留了严刑酷法的传统 B.重视保护私人领域

C.尚武之风影响治理手段 D.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律·贼盗》中无故夜入人家应受惩罚的规定,说明唐代重视保护私人领域,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严刑酷法,排除A项;尚武之风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排除C项;法律的规定和颁布不代表社会秩序动荡,排除D项。故选B项。

4.《五老图》是古代宣扬尊老传统的代表性作品。北宋时期,“五老”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则多取材于市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形象为主。这一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A.封建剥削日渐趋于沉重 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教化手段的世俗化趋势 D.民众审美出现阶层分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北宋时期,‘五老’多以袍服官帽、乐享晚年的形象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则多取材于市井民众,以衣饰朴素、须发皓白、躬肩驼背的老人形象为主。”可知,教化的图文从原来官员的形象变成了市井民众,体现了世俗化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图画描绘类型的变化,并未涉及封建剥削,排除A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阶层之间的流动,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教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社会教化,并不涉及民众审美,排除D项。故选C项。

5.《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条款,满汉官僚基本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对宗藩体系崩溃的无奈 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C.对国门开放的深切担忧 D.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