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波理论在信号与图像去噪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图像、信号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因而需要进行去噪处理。去噪处理是图像与信号处理领域中的一种非常基础的处理技术,它可以有效提高图像与信号的质量,并且是其他很多高级图像与信号分析技术的基础。在不同领域中,去噪处理已经被广泛应用,如医学图像处理、地震信号处理等等。目前,已经有很多去噪方法被发展了出来,小波去噪方法便是其中之一。
小波变换是一种用于多尺度分析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将信号或图像分解成一系列称为小波包的基函数。小波去噪方法是基于小波变换的,它通过对小波分解之后的系数进行处理,将信号噪声的复杂性从小波系数中消除,并重新构建信号。小波变换在信号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并且得到了显著的应用成果,小波去噪方法也是其中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小波去噪方法具有较高的去噪效果,能够将信号与图像中的噪声有效地去除。因此,深入研究小波去噪方法在信号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小波分解与重构理论,并分析小波变换在信号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研究小波去噪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探索小波去噪在信号与图像去噪中的应用;
3.基于MATLAB平台,实现小波去噪程序,并对实际信号与图像进行去噪处理;
4.比较小波去噪方法与其他常用去噪方法的效果,探究小波去噪方法的优缺点;
5.通过对实际信号与图像的去噪处理,验证小波去噪方法的可行性,并比较不同参数下的去噪效果。
三、研究预期结果
1.深入了解小波变换在信号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掌握小波去噪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通过MATLAB平台实现小波去噪程序,并可对实际信号与图像进行去噪处理;
4.比较小波去噪方法与其他常用去噪方法的效果,探究小波去噪方法的优缺点;
5.验证小波去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并比较不同参数下的去噪效果。
四、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周:学习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并掌握小波变换的算法实现;
第二周:学习小波去噪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掌握小波去噪方法在MATLAB平台上的实现;
第三周:通过实验比较小波去噪方法与其他常用去噪方法的效果,并探究小波去噪方法的优缺点;
第四周:总结研究结果,完成论文撰写和PPT制作。
五、参考文献
[1]DonohoDL.De-noisingbysoft-thresholding[J].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1995,41(3):613-627.
[2]MallatSG.AWaveletTourofSignalProcessing:TheSparseWay[M].ElsevierAcademicPress,2008.
[3]RositoJD,DeAssisLP.ImageDenoisingUsingWaveletTransformandMedianFilter[J].Acoustics,SpeechandSignalProcessing,1994,4(1):36-39.
[4]YangZ.MedicalImageDenoisingBasedonStationaryARModelandModifiedDualTreeComplexWaveletTransform[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2011:25-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