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习中医心得5篇
学习中医心得1
在旧社会,师带徒的方法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老师采用浅显的读物,如《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教材,向学生进行讲授,并要求记诵.
据我了解,凡是用这种教材的老师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偏重传授自己的经验为主,而对《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讲授,则重视不够.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侧重于临床,而忽于理论方面的研究.
第二种,与以上正好相反,老师在启蒙教学阶段,就以四部经典著作开始.
他们的主张,和《千金方?大医习业一》的精神遥相呼应.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地讲,理论水平较高,而且基础也打得牢固,有发展的潜力,故被历代医家所拥护.
清代的医学大师徐灵胎,在《慎疾刍言》一文中指出:〝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他说的汉唐以前之书,指的是《内》.《难》等经典著作.可见,徐氏也主张先学经典著作为学医的根本.
我是怎样学起中医来的呢?因为我体弱多病,经常延医服药,而接近了中医,并以此因缘加入了中医队伍.我的学医老师,在营口行医为主,他收了三个徒弟,我的年纪为最小.当时我学的中医课程,现在回忆起来,大体上分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两个阶段,共花费了六年的时间.
在理论基础阶段,学了张.马合著的《黄帝内经》.《本草三家注》以及《注解伤寒论》和《金匮心典》等著作.
由于我曾读过几年私垫,古文有点基础,所以,文字方面的困难不大.但对老师所讲的医理方面,就存在很大的难题.记得有一次老师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的内容时,尽管老师讲得眉飞色舞,而我却象腾云驾雾一样了.对中医理论基础,我学了整整三年.虽然对一些问题还有些朦胧,但把一些经典著作系统地学了一遍,这就对进一步学习中医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算是很大的收获.
学到第四年,老师为我讲授了《医宗金鉴》中的临床课程,如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和幼科心法要诀等.由于这些内容是用歌诀格式编写的,因之老师要求一边学一边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时为止.背书对我来说虽不陌生,但它很压人,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每天早起晚睡付出辛勤劳动.
关于背书的问题,历来也有争论.我的意见,倾向于应该背点书的.《医宗金鉴?凡例》中说: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它指出〝背〞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识清是为了临床辨证.
由此可见,《金鉴》所写的大量歌诀体裁,是为了人们的背诵和记忆,这也就勿怪其然了.然而,中医的书浩如烟海,谁也不能一一皆读.因此就有地区之所尚,或因师传之所异,而不能不有所选择.例如,南方的医家则多宗孟河派的费.马之学,而东北三省,则多把《医宗金鉴》奉为圭臬.
《医宗金鉴》这部书,原为清乾隆太医院右院判吴谦的未成之著,后被政府发展,认为可以作国家的医典,仍指令吴谦.刘裕铎本着〝酌古以准今,芟繁而摘要〞的宗旨,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修纂.大约又过了两年,于公元一七四二年方始告竣.全书共为九十卷,计分十一个科目.它与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和剂局方》可以互相媲美而并驾齐驱.
徐灵胎评价此书有〝源本《灵》,《素》,推崇《伤寒沦》.《金匮要略》以为宗旨,后乃博采众论,严其去取,不尚新奇,全无偏执〞的美誉,也就说明了这部书的成就是非凡的.它不仅在东北三省发生影响,而且远及全国和东南亚各地.
在老师的指示下,我买了一部《医宗金鉴》.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其中的《订正伤寒论注》搜集了诸家之长,参以己意,说理明畅,使人读之发生兴趣.于是,我如饥似渴地埋首于《伤寒论》的学习.从这开始,方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而向自学迈出了新的一步.
学习中医心得2
感恩有这样一次机会,能让我向大家汇报学习中医一路以来的收获和体会.曾经的我是一个国营单位的设计师,从高中到大学薰习的都是与艺术相关的专
业知识,对医学一窍不通,跟中医更是八竿子打不着边儿.但是我自幼体弱多病,记忆中常常是母亲风雨无阻的带我去医院看病,医院都快成了我第二家,打吊瓶.吃抗生素已经是家常便饭,可是通过西医的治疗我的身体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健康,而是问题越治越多,不知何时是个头,直到有一天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我才开始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学习中医给自己调理,不要再去医院.就这样我开启了自我疗愈的养生之路.
为了学习中医养生和自我保健,我辞去了体面的设计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潜心学习艾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理疗的技能,也算是抬起脚准备迈进中医的大门,但对于如何辨证,如何取得更好的理疗效果始终一知半解,没有底气.对于我这个医学门外汉而言,要想系统的学习中医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