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脉诊的人文关怀.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脉诊的人文关怀

张瑞义;张伟妃;王立娟;洪芳;刍S璐;张红凯;李福凤;张伟荣【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19(040)013

【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脉诊;人文关怀;医学人文;医患平等【作者】张瑞义;张伟妃;王立娟;洪芳;刍S璐;张红凯;李福凤;张伟荣【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指端触摸人体体表动脉,通过脉动应指的形象感知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并辨识病证的诊断方法。《难经》:〃切而知之谓之巧”,脉诊巧妙地通过手指指端将患者脉搏变化与医者思维判断相连接,手法技巧性强,诊断结果巧妙,不仅可以探察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同样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变也可以体现在脉象上。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从业者尊重患者人格、重视患者需求,以关爱和友善的职业态度对待患者,最终建立的以医患双方相互信任为标志的职业理念[1]。脉诊探察研究的对象为〃人”,因此含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内容。

1脉诊本身具有人文关怀元素

1.1脉诊形式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脉诊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提到扁鹊最早运用脉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平脉辨证”的诊疗原则,后世脉诊逐渐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必用手段[2]。因此,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应用,社会大众已经潜移默化地认为脉诊是中医诊疗的必要方法,以是否进行脉诊作为区分中西医学的标志[3]。患者就诊于中医医生时,常通过医生诊脉的熟练程度判断其专业水平,希望医生能够专业熟练地诊脉并对脉诊结果寄予很高的期望。从一定意义上讲,脉诊形式本身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医生诊脉时应秉承诚挚的医心,重视指端明显的改变和细微的差异,从中体现出医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医生通过脉诊表达对患者的亲切、关爱和友善,彰显精诚的医德医风,患者更乐于倾诉自己的病情及相关隐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中医医生的求医归属感。当前中医医疗界出现个别医生不进行脉诊即为病人处方用药的不良现象,在影响疾病疗效的同时,也让患者对接诊医生专业水平产生了信任危机。中医医生应该关注到社会大众对于脉诊的特殊感情和热切期望,行医时应熟练进行脉诊,不能以腹诊或舌诊等其他诊断手段替代而拒绝脉诊。

1.2脉诊部位体现人文关怀内涵

《素问?三部九候论》中〃遍诊法”的诊脉部位遍布人体上、中、下三部,每部又有天、地、人三候,而《难经》则〃独取寸口”的桡动脉,逐渐舍弃头面部、股动脉等脉诊部位。现代中医脉诊则主要以寸口部位桡动脉为主,在病情危急时也通过诊察颈动脉以及足背动脉的波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诊脉部位的变化与封建礼教及传统道德观的演变有一定关系[4]。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二千多年,〃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影响非常深远。大腿内侧的股动脉、颈部动脉、面部动脉、足部动脉等相对隐私部位的长时间触摸、医患双方肢体的紧密接触能够给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腕部脉诊在封建社会实施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即使作为德高望重、深受世人爱戴的药王孙思邈老先生,在给皇室女眷诊脉时也不能直接触摸其手腕皮肤,只能通过丝线缠绕在患者腕部,凭借丝线传过来的脉动应指的形象间接进行脉诊。〃悬丝诊脉”反映了唐代医生脉诊的艰难困境,此种脉诊困境在中国封建社会持续存在直至明清。明李梃《医学入门》:“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证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证重而就林隔帐诊之,或证轻而就门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清《御香缥缈录?御医》记载:医官给慈禧太后诊脉时即“薄纱罩手”,以避免肢体的直接接触。病轻时医生在门外隔着薄帐幕遥遥诊断,病重时才能走进患者房间在床边隔着帐布就诊,但是脉诊时要在患者腕部覆盖薄纱才能进行。这种将封建礼教置于患者身体健康乃至生命至上的诊疗现象,现在看来确属不可理喻,但在当时社会应该非常普遍。在长期的社会伦理道德不断衍变的影响下,与封建礼教不合、动作过于亲密、容易引起患者和家属误会的脉诊部位和诊断方法逐渐废弃,脉诊也逐渐由〃三部九候遍诊法”演化为〃独取寸口”的〃寸口脉诊法”。医患双方在寸口部位进行脉诊时能够保持适当的距离,既纾解了由于肢体亲密接触产生的紧张焦虑感,又保证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体现了中医尊重社会伦理、传统道德观念以及患者心理感受的人文关怀思想。

2中医医生脉诊应具备的人文修养

2.1医生情绪及专注程度体现中医学的人文关怀

2.1.1情绪稳定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当安定神志,无欲无求”,要求医生诊疗时应情绪安定平和,波动不能过于剧烈。临床个别医生将自身恶劣的负面情绪带入诊疗工作中并且不加任

文档评论(0)

ld555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小鹏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