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编制说明_集装格式压缩氢气系统应用技术要求技术要求》.pdf

《上海地区编制说明_集装格式压缩氢气系统应用技术要求技术要求》.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地方标准《集装格式压缩氢气系统应用技术要

求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制定项目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度第四批上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

目计划的通知》(沪市监标技[2022]524号)。项目名称为“集

装格式压缩氢气系统应用技术要求”,项目责任单位为宝武清洁

能源有限公司、上海杰宁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智能新

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有限公司。本标准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

委员会提出,由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口。

(二)制定背景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多元化产业布局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发展迅速。上海市依托自身优秀的汽车产业基础以及完善

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燃料电池

汽车产业发展也领先全国,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进入示范

运营阶段,上海城市群作为首批入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承担了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的任务。截至目前,全国

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在10000辆左右,已有近3000辆燃料电池

汽车、16座加氢站在上海投入示范运行。在示范运行期间,上

海亟待推动建立并完善相关技术指标和测试评价标准,探索有效

商业运营模式。

和电动汽车科研依托电网构建充电站不同,燃料电池汽车的

有效推广应用需要重构包括加氢站在内的整个供应链。加氢基础

设施缺乏困扰着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的项目实施,高

氢气价格不仅给燃料电池示范项目运营商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也严重影响了示范运行;示范运行车辆运行成本远超预期这个残

酷现实,成为制约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推进工作重要因素。

加氢设施建设是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利用当

下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重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在目前这

个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初期已经成为必须,即使在燃料电池在乘

用车普及的后期,本标准涉及的“换氢模式”因其低成本优势,

在商用车领域也会获得广泛应用。一言蔽之,便捷、经济、安全

地获取能源用氢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氢传统

的供应链做法是比照加油站,全面布局需建设固定的加氢站。由

于固定加氢站投资费用高、人力配置要求高、审批要求高、氢气

运输加注费用高,部分区域闲置率高,导致加氢站建设速度缓慢,

严重影响了氢能在交通领域的推广普及,若计入加氢站的土地成

本,费用更高。因此,构建新型氢供应技术体系,用“换氢模式”

优化氢供应链,在汽车领域推进促进氢气补给的“宜加则加、宜

换则换”模式势在必行。该模式即:在《氢系统安全基本要求》

等法律法规的框架条件下,将车载气瓶组从车中脱离出来,形成

车用压缩氢气瓶组在氢气供应端集中充装,利用氢场景建设换氢

设施以满换空的新型补氢网络。该换氢方法集中了氢气压缩过

程,优化氢气运输成本,简化氢气补充站点流程,便于氢气高压

气瓶统一管理。通过减少氢气装卸次数、将原来加氢过程中的高

压(35/70MPa以上)插拔降低到0.5MPa以下的安全气压,提

升整个氢供应流程的安全性;通过铠装、自锁、互锁等技术手段,

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不低于现行车载氢系统标准。

基于以上因素,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市新能源

地标委对《集装格式压缩氢气系统应用技术要求》开展的制订工

作,用以填补相关技术标准和监管实施的空白。该技术标准制定

实施后,可以为大规模示范运行中的燃料电池汽车氢系统提供换

氢标准规范、安全要求规范及监控检测方法

(三)起草过程

项目任务下达后,由宝武清能牵头成立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从

集装格式压缩氢气系统结构技术要求和换氢安全两个方面开展

标准研究制定工作,2023年3月1日在宝武清能召开标准制定

第一次会议暨启动会,对标准的框架和内容进行了讨论,形成了

标准初稿;随后在2023年5月-11月分别多次就氢系统的结构

基本要求、氢系统换装的安全要求、集装格式压缩氢气系统的通

信要求等问题召开工作组会议,将标准草案所缺少的数据和附录

等内容补充完善。于2024年1月10日组织起草工作组会议进行

讨论,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4年1月15日,按市场局要求,该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

标委会内部征求意见,共计28家单位,其中2家单位进行了回

复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共计30条,标准起草工作组对其中5条

意见进行了采纳,25条未采纳,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