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指南版.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果使用8F胃管,将其从面罩旁边引出并固定于婴儿颊部的柔软位置,不会引起面罩的漏气。更大的胃管则可能造成密闭困难,特别是在早产儿。更小的胃管则容易被分泌物堵塞。胃管插入后,在注射器抽吸之前就可以继续正压人工呼吸。**T-组合复苏器有2个控制钮调节吸气压力。吸气压力控制钮可设定在正常辅助呼吸时的需要压力。最大压力释放控制钮是一个安全装置,用来防止压力超过预设值(通常40cmH2O,可调)。也可通过观察压力计来避免压力过高。***应使用无菌性包装的一次性气管导管并采用清洁的方法处理过。其管径应一致,靠管端处缩窄的不好用。带肩的导管不推荐用于新生儿。?大多数新生儿气管导管在近管端处有一道黑线,叫“声带线”。插管时声带线应在声带水平。早产儿的气管长度比足月儿短,正常新生儿为5~6cm,而早产儿为3cm。因此,导管越小,其声带线越靠近管端。新生儿气管导管刻有cm标记,用于辨别距管端的长度。.许多气管导管都比经口插管所需的气管导管长得多。额外的长度会增加气流的阻力。在插管前先将导管于13cm至15cm处剪短有利于插管时的控制,不致插得太深。由导管远端拿开接头,导管应斜剪,这样较容易再把接头接上。将气管导管再接上接头,接头要接牢,以免插管时脱落。?***选择适当型号的镜片并把它装到喉镜柄上。早产儿用0号,足月儿用1号。检查电源,检查电池及灯泡功能是否正常,准备好吸引器装置备用。·堵塞吸引管的终端调节吸引器的吸引压力到100mmHg。·连接10F(或10F以上)吸引管和导管,使其能吸出口鼻内的分泌物。·根据需要准备较小号的吸引管(见表)。气管导管内径(mm) 吸引管型号2.5 5F或6F3.0 6F或8F3.5 8F4.0 8F或10F***24.如镜片顶端正确放置在会厌软骨谷,应在上方看到会厌软骨,下方看到打开的声门。还应看到声带,看起来象会厌软骨两边的竖直条带。如这些构造未立即出现,应快速调整镜片直至能看到这些构造。向下用力压环状软骨可以帮助看到声门。吸引分泌物也能帮助视野清晰。***3确定导管已插入气管是极其重要的。导管错位比没有插管更糟糕。如果病人状况无改善且怀疑气管导管未插入气管,应右手固定导管,左手重新插入喉镜直至能看见声门,并看清导管是否穿过声带。如插管未成功,退出导管,用气囊面罩稳定心率和肤色,再重复气管插管操作。***如最初复苏后导管仍要留在气管里,应摄胸片最后确认导管所在是否位置正确。一般照后前位胸片即可,侧位通常不需要。如导管在主支气管,但插得太深,则两侧呼吸音不一致,但无气体入胃,腹不胀。如此种情况,应边听呼吸音边慢慢拉出导管,直到两侧呼吸音相等。如气管导管插入食道,则心率不增加,CO2检测器无法显示呼出CO2,可以听见空气入胃的声音,可见胃部扩张,呼吸时胸廓运动不良。纠正方法是撤出导管,给新生儿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重新插入导管。**沿肋骨下缘移动手指直至剑突,立即将拇指或其它手指放在胸骨上,剑突的上方。按压胸骨下三分之一。小心不要压迫剑突,它是最下一肋骨交汇于中线处的小凸起。**采用拇指法是用两手环绕躯干,把拇指放在胸骨上,其他手指在婴儿背部支撑其脊柱。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者对于小婴儿也可以重叠放置。***3注意按压时不要全手掌挤压胸廓,如果挤压胸廓,有可能造成肋骨骨折或气胸。当患儿太大而操作者的手太小时,拇指法则无法有效地执行。但是,当长时间胸外按压时你会觉得拇指法较双指法省力。当患儿需要静脉给药时,拇指法影响脐血管给药的操作。**如图所示,两手指垂直于胸部,用指尖垂直下压。在按压过程中,只有两手指按在胸部上,这样能够最好地控制施加于胸骨的压力。如果你把手的其他部分也放在胸壁上,在通气时胸部扩张会受到限制,压力作用在胸部的易损区域,有造成气胸或肋骨骨折的危险.**采用拇指法时,两个拇指按压胸骨,同时两手环绕躯干,其余四指支撑脊柱。采用双指法时,用一只手的中指指尖与食指或无名指指尖一起按压胸骨,另一只手托住新生儿背部,以使心脏在胸骨与脊柱之间更好地被按压。用另一只手托住背部时,你能够感觉到压力的大小以及按压的深度。教师提示:把你的手放在新生儿背部,这同时也帮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防止有人希望您用”空余的手”拿器械或者做其它的工作。*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