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黄疸.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

第一节黄疸

一、定义:黄疸是指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导致湿热困阻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二、沿革:(1)《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

《金匮要略》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

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茵陈术附汤,至今仍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

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对黄疸可有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本证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凡出现黄疸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

1、外感湿热疫毒;

2、内伤饮食、劳倦:(1)过食酒肉甘肥或饮食不洁

(2)饮食饥饱、生冷或劳倦后伤脾

3、病后继发(胁痛,积聚或其他疾病后)。二、病机

1、基本病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

2、病理因素: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血瘀;(关键是湿邪为患)

3、病位:脾胃肝胆;

4、病理表现:(1)湿热(阳黄/急黄)

(2)寒湿(阴黄)

5、病理演变:①湿热蕴结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发为急黄;

②阳黄误治失治,迁延日久,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则可转为阴黄;

③阴黄复感外邪,湿郁化热,又可呈阳黄表现。

【诊查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辨证论治】一、辩证要点

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1、辨阳黄与阴黄;2辨阳黄之湿热轻重。)。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和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瘀。

二、治疗原则:化湿邪,利小便。三、证治分类

(一)阳黄1.热重于湿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

湿重于热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薏苡仁、黄芩、连翘。

胆腑郁热证

主症: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脉弦滑数。

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

疫毒炽盛证(急黄)

主症: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烦躁抽搐,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减。

常用药:犀角(水牛角代)、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茵陈、土茯苓。

(二)阴黄

1、寒湿阻遏证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附子、白术、干姜、茯苓、泽泻、猪苓。

2.脾虚湿滞证

主症:面目肌肤淡黄,甚则晦暗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脉濡细。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白术、当归、白芍、甘草、大枣、茵陈、茯苓。

(三)黄疸后期1.湿热留恋证

主症:脘痞腹胀,胁肋隐痛,饮食减少,口中干苦,小便黄赤,舌苔腻,脉濡数。治法:利湿清热,以除余邪。

代表方:茵陈四苓散加减

常用药:茵陈、黄芩、黄柏、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苏梗、陈皮。

肝脾不调证

症状:脘腹痞闷,肢倦乏力,胁肋隐痛不适,饮食欠佳,大便不调,舌苔薄白,脉细弦。治法: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白芍、柴胡、枳壳、香附、郁金、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山楂、麦芽。

气滞血瘀证

症状:胁下结块,隐痛、刺痛不适,胸胁胀闷,面颈部见有赤丝红纹,舌有紫斑或紫点,脉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代表方: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常用药:柴胡、枳壳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