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风景谈(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VIP

7.1 风景谈(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7.1风景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品味写作特色。

4.体验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珍惜和平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分析对比、烘托手法,把握“景”和“情”的关系。

难点:感知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珍惜和平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新课导入】

出示一幅陕北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它是不是美的?

思考:风景之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点拨:美是个综合感受,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社会性,本次活动从茅盾的《风景谈》来体会“美”与“政治”的关系。

【写作背景】

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

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作者介绍】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题目解说】

本文是一篇散文,表面上谈的是自然“风景”,实际上是在写主宰“风景”的人。

【层次结构】

(1节)沙漠驼铃:写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2-4节)高原归耕、延河夕照: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5-8节)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写延安青年的学习与休息,表现高贵的精神境界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

(9-10节)北国晨号:展现北国清晨山峰上两个战士的雄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

【全文分析】

环节一:梳理内容,辨识风景画

阅读全文,参考“沙漠驼铃”,这一命名方式,为课文描写的其他画面各拟写一个小标题,想一想:这些画面是写哪里的风景或生活?这些画面是又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提示:

1.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

画面名称

画面内容

沙漠驼铃

正午单调死寂的沙漠里渐行渐近的驼队带来的色彩和声音让风景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原归耕

月明天蓝之夜,生长丛密、挺立庄稼的高原山脊上,归耕的牛以及唱着粗朴短歌的农人。

延河夕照

夕阳照耀着的夏日河边,一些生产归来的人,操着七八种方言,兴奋地唱歌谈笑,原本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享受着生产劳动带来的充实和乐趣。

石洞雨景

沉闷的雨天,河边峭立的石壁的洞里,一对青年男女正在促膝讨论谈心。

桃林小憩

晚春傍晚的小桃林边,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的年轻人在茶舍小憩。

北国晨号

五月的北国,清晨迎着朝霞吹号的小号兵和荷枪站岗的战士。

2.《风景谈》描写了延安军民的生活,我们从文章这些地方可以知道文章写的是延安:

课文中的“黄土高原”,“北国”,指的是延安。多处写了“河”,那就是“延河”。人物活动的描写,诸如欢歌掮犁夜归的人,从“生产”归来、操七八种方言、唱雄壮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在荒山石洞读书的人,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聚会在“茶社”里的青年,还有清晨号兵,都可以让人想到写的是延安人。

3.这六幅画是按照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逐一深化的顺序组合在一起的,内在的关系是逐渐推进的。

作者先写猩猩峡外的沙漠景色,经议论点明题旨后,提示“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一基本观点。文章接着描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写延安青年的学习和休息,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表现高尚的精神生活会给外界积极影响,最后描写战士的英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文章写风景,谈风景,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直到最后一段,画龙点睛,圆满地表现了主题。

环节二:品读风景,理解景的构成

(一)沙漠驼铃

1.请找出具体描写沙漠的语句并概括沙漠特点。

2.请找出具体描写驼队的语句,感受风景的变化。

①沙漠的纯然一色与那一杆大旗的猩红构成什么关系?(对比。让人倍感驼队出现的亲切可爱。)

②沙漠是寂静的,又有哄哄的火响,这是否矛盾?(不矛盾。这里以热空气的哄哄火响来反衬沙漠的寂静。)

③沙漠的寂静与叮当叮当的驼铃柔声又构成什么关系?(对比。以沙漠的寂静来反称驼铃的柔声,这种声音的烘托,让人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学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熟悉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