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46位状元蔡以台交游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朝第46位状元蔡以台交游考

蔡宏伟敬撰

弁言

坊间传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的蔡以台(据郁伟新先生考订,蔡以台应该是生于1716年,卒于1769年以后)1757年中状元时,年仅28岁(或41岁),今后不论仕宦,还是治学,应该有很高的声望和成就。可惜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担任过一段时期的会试考官后,他便因母亲年迈,辞官离京,作别了名利之区。此后不久母亲病殁,他也因悲伤过度,染病去世。一树好花盛开过,终惜结果无多。留给这位清朝第46位状元身后的寂寞,让人在感叹世事的无常的同时,也唏嘘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在蔡以台譬如朝露的一生中,他与同时代的许多留名史册的人士有过交集。除乾隆皇帝、慎靖郡王、尹继善这些帝王将相外,乾隆时期的一流学者、诗人如董邦达、钱大昕、纪昀、钱载、蒋士铨等,以及嘉善望族周沣、周震荣父子,海宁袁花查氏家族的查培继都和他有过交往。他的恩师沈辰垣,以及沈辰垣的同年仇兆鳌、同乡柯崇朴,都影响了蔡以台的治学、审美趣尚,他们不仅成就了蔡以台科场夺魁的理想,也向世人展示了浙北地区丰厚的人文底蕴。

本文从有限的前人记述中蒐集爬梳,摘录相关材料,辅以个人的研读心得,俾能大致勾勒蔡以台生前的交游情况。作者才疏学浅,谫陋处难以避免,枕望海内外方家指正。

蔡以台与慎靖郡王允禧的交往

——兼说蔡以台与《红楼梦》研究的因缘

蔡以台中状元后,在北京结交的最重要的人物除乾隆皇帝外,便是康熙皇帝的第21个儿子慎靖郡王允禧。允禧与侄子乾隆皇帝同年,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终年48岁。大概因为生母陈氏是汉族人,允禧至死也是位郡王,不像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照例得被封为亲王。允禧因为时下的一部《甄嬛传》而“走红”,事实上他在乾隆朝算得上一位才子,至于风流不风流,有他众多传世的书法、绘画、诗文作品可以作证。乾隆对这位叔父的诗才褒奖有加,把他的诗列在“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清王朝朝廷上下也一致认定允禧的书画成就是“本朝宗藩第一”。允禧去世后,乾隆的弟弟弘昼写了一首题为《奉挽二十一叔父慎郡王》的诗,全文如下:

悲风无端来,朱炎生凛冽。咫尺紫琼岩,幽明顿隔绝。平生与我厚,古意相劘切。骚坛许联吟,绮筵时促膝。过从喜独便,欢娱难具述。百年似风镫,修短本难诘。所恨贤豪身,颓萎太怱卒。耿耿怀抱间,作恶那可说。哭声撼穹阊,哀哀耸毛发。痛定转生疑,迷罔坐一室。检点旧云烟,两?骊珠匹。讵知谆恳意,即此兆永诀。天朝笃宗亲,优诏蒙矜恤。叔其可无憾,而我转萧瑟。悲哉三友图,早见霜松折。宾客助凄怆,琴书防散逸。盖棺事则已,流芬凭史笔。物望俪间平,千秋高郁崒。

较为清晰地展示了允禧的性格和才情。

允禧字谦斋,为人也如其字。作为王室成员,他能时时做到礼贤下士。在蔡以台未结识允禧之前,允禧与郑板桥间的“神交”佳话已家喻户晓。允禧青年时期就认识郑板桥。雍正三年,郑板桥还是一名文学青年,进京游览,结识了混在侍卫队伍中外出郊游的允禧。郑板桥无从知晓这人是谁,但贵公子对他高雅幽默的谈吐举止,却留下了深刻印象。20年后允禧还在诗中叙述:“二十年前晤郑公”。乾隆元年(1736),郑板桥进京赶考,中二甲进士。由于有允禧的暗中提携,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当县令。

如此爱才尤其偏爱擅长书画之士的允禧,早在“发现”新科状元蔡以台之前,乾隆十七年中进士的钱载(1708-1793)、谢墉(1719-1795),乾隆十九年中进士的钱大昕(17328-1804)这些与蔡以台同属嘉兴、上海文化圈的才艺之士已给允禧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参加丁丑科会试考中会元,四月在殿试中大魁天下的蔡以台很快成了慎郡王府的贵客。

事实上,因为蔡以台拥有老师沈辰坦的人脉,或许早于中举、中进士的时间就已经来北京拜师学习。在纪晓岚的年谱中,提到乾隆三年(1738年),15岁的纪晓岚与陈枫崖、窦鼐、刘补山、蔡季实、刘西野、李应弦、陆青来等人,一起拜董邦达为师,学习书法、绘画。其中的“蔡季实”便是蔡以台,依坊间蔡以台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的说法,时年十岁。书法、绘画是讲究“童子功”的,入门之初如蒙董邦达这样的高手点拨,今后的提高才有无尽的空间。沈辰坦既然能让弟子拜董邦达为师,自然也会让他结识慎郡王允禧。允禧时年27岁,以他对书画的热爱和造诣,势必会时常出入董邦达家。倘诚如郁伟新先生考订的那样,蔡以台生于1716年,蔡以台与允禧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话语。

蔡以台有首传世的七言律诗《光明殿寓斋应慎郡王教》,全诗如下:

左右邹枚幕里宾,樗材也许奉清尘。

棋敲暖玉甘饶子,诗效寒郊肯让人。

兔魄乍亏三日照,桃花依旧十分春。

选楼开处多闲暇,倩问朝天酒几巡。

题目中的光明殿又叫大光明殿,原址位于京城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