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心武“红学”看索隐派在当代的复活.docx

从刘心武“红学”看索隐派在当代的复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刘心武“红学”看索隐派在当代的复活

从2005年4月至10月中旬,刘心武在CCTV10《百家讲坛》接

连做了23期的“揭秘”《红楼梦》的讲座。刘心武将他对《红楼梦》的研究称为“秦学”,认为研究《红楼梦》应该从书中涉及篇幅极少的秦可卿入手,从而引来“口诛笔伐”,众红学家们则纷纷站出来指责刘的荒谬,认为刘心武是索隐派在当代复活的代表。索隐派红学虽然长期受到考据派红学和社会批评派红学的“围剿”,其影响却从未断绝,而且不时有东山再起之势。

一、索隐派的诞生与发展

索隐派是“旧红学”中的一个流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或“索隐派红学”。所谓索隐〃,就是探索作品有没有什么隐喻暗指的史实。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说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为影射为某一历史上的真人。脂评是红学的总源头,脂评的索隐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以谐音方法训读《红楼梦》人名的寓意,二是提示《红楼梦》的历史本事。

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红楼梦记》是红学史上第一篇正式的索隐专论。他不仅热衷于索隐,而且对索隐的学理依据进行了阐发,他说:“阅《红楼梦》者,既要通今,又要博古,既贵心细尤贵眼明。当以何义门评十七史法评之。若但以金圣叹评《四大奇书》法评之,浅矣。”他要以清代著名学者何悼评十七史的方法去评《红楼梦》,认为如果像金圣叹那样仅仅以文章学或小说学的方法评《红楼梦》,则是肤浅的,把《红楼梦》当作小说,那是小看了《红楼梦》。只有把考证方法引人到对《红楼梦》本身的批评上,才是高明的。只有考索《红楼梦》中所隐之历史本事,才是深刻的读法。对于一位索隐者来说,在知识构成上有比小说批评者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通今博古,熟谙文献典故。“倘十二钗册、十三灯谜、中秋即景联句,及一切从姓氏上着想处,全不理会,非但辜负作者之苦心,且何以异于市井之看小说者乎?”他对《红楼梦》的诸多人物事件进行索隐,如指“黛玉”之取名本自白居易《咏新柳》诗:“须教碧玉羞眉黛,莫与红桃作鞠尘。”该诗题旨是咏柳树。而“柳”是与“曹”有关系的,如柳敬亭本姓曹,而“曹”字在写法上又与“林”字相关,所以这首《咏新柳》也与“林”有关,则此诗中已隐藏着“林黛玉3个字。这里,周春所使用的方法在后来的索隐红学中被概括为“分身法“合身法”、

“转换法”等等。连一些从事实证的研究者也受其影响。此外还有六书方法,他说:“十二钗册多作隐语,有象形,有会意,有假借,而指事绝少,是在灵敏能猜也。若此处一差,则全书皆不可解矣。”

可以说,索隐红学的重要方法,周春都已经用上了,此后的索隐红学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些方法,只是进行优化,丰富而已。然而索隐派红学发展的高峰出现在清末民初。1916年,沈瓶庵、王梦阮的

《红楼梦索隐》一书出版,它采用评点的形式,对小说一百二十回中有隐可索的地方进行索解,把索隐附在小说的正文中,与小说正文一起流传。从此,关于《红楼梦》的索隐基本上都采用了相当的规模,力图构成自圆其说的体系。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也于1916年在

《小说月报》第7卷第1—6期上连载,1917年正式出版。出版之后,在阅读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形成了索隐红学的第一个高峰。但是就在索隐派大规模、集中的出现时,又正是胡适大肆倡扬实验主义、科学主义、考证方法之时。所以索隐派被胡适当作弘扬科学考证方法的绝好祭品,胡适以犀利乃至近乎刻薄的语言对蔡元培等的索隐红学所进行的抨击,遂为此后的红学史论者所普遍认同。虽然如此,但是索隐派并没有因受到打击而萎靡不振,反而相继出现许多作品。

二、红学界对以刘心武为代表的“新索隐派”的批判

三、索隐派不断兴起的原因以及当代红学发展面临的局面

四、索隐派价值讨论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