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和变异 .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国外重要菌种保藏机构第63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谢大家观看第64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基因重组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一)转化供体菌受体菌DNA片段1928年,Griffith发现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的转化现象,目前已知有二十多个种的细菌具有自然转化的能力进行自然转化,需要二方面必要的条件:第31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建立了感受态的受体细胞感受态细胞:具有摄取外源DNA能力的细胞自然感受态的出现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受细菌自身的基因控制;人工感受态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或人为地将DNA导入细胞内2、外源游离DNA分子(转化因子)第32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转化过程(革兰氏阳性菌的转化模型)第33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噬菌体DNA被感受态细胞摄取并产生有活性的病毒颗粒转染(transfection):转染的特点:提纯的噬菌体DNA以转化的(而非感染)途径进入细胞并表达后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转化过程的特点:a)对核酸酶敏感;b)不需要活的DNA供体细胞;c)转化是否成功及转化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转化供体菌株和转化受体菌株之间的亲源关系;d)通常情况下质粒的自然转化效率要低得多第34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细菌的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细菌转导的类型:普遍转导局限转导第35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普遍转导(generalizedtransduction)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第36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普遍性转导的三种后果:外源DNA被降解,转导失败。进入受体的外源DNA通过与细胞染色体的重组交换而形成稳定的转导子流产转导第37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局限转导温和噬菌体感染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特定位点上宿主细胞发生溶源化溶源菌因诱导而发生裂解时,在前噬菌体两侧的少数宿主基因因偶尔发生的不正常切割而连在噬菌体DNA上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转移到受体菌中第38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局限转导与普遍转导的主要区别:(a)局限转导中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普遍性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b)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而普遍性转导携带的宿主基因具有随机性。第39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接合(conjugation)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第40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接合机制(大肠杆菌的接合机制)接合作用是由一种被称为F因子的质粒介导。F因子的分子量通常为5×107,上面有编码细菌产生性菌毛及控制接合过程进行的20多个基因。F因子为附加体质粒既可以脱离染色体在细胞内独立存在,也可插入(整合)到染色体上第41页,共6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F因子的四种细胞形式a)F-菌株(“雌性”菌株),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但可以通过接合作用接收F因子而变成F+菌株;b)F+菌株(“雄性”菌株),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c)Hfr菌株,F因子插入到染色体DNA上,细胞表面有性菌毛。d)F′菌株,Hfr菌株内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脱离染色体时,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特称为F′因子。细胞表面同样有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