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对的方式情绪集中性应对1、采用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曲解、外射作用)2、改变认知评价(一位哲学家说:“扰乱人精神的,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人对事件的判断”)3、学会放松技术,减轻紧张(药物、锻炼等)问题集中应对1、事先应对2、寻求社会支持(家庭、亲友、社会;精神、物质)第63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应对是指个体对付应激,使自身适应和摆脱某种情境的手段。应对属于意识层面,心理防御机制属于潜意识层面。但也存在着内部联系:两者都是心理的自我保护措施。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后来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发展了防御机制理论。至今,已有数十种防御机制被提出。第64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一、自恋型:精神病性防御机制1.否认:2.外射(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3.曲解:“自我感觉良好”二、不成熟型:多发生在幼儿期,但也被成人使用。1.退化:2.幻想:3.内射:(摄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65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三、神经症型:1.合理化(文饰作用):“酸葡萄心理”或“甜柠檬心理”。2.转移:“迁怒于人,迁怒于物”。3.反向:“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四、成熟型:1.生华:2.幽默:3.理智化:4.压抑作用“潜抑作用”第66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习题:一、选择题1.心理应激是指当个体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出的A.心理反应B.生理反应C.身心紧张状态D.情绪反应E.个性差异第67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一位考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没有通过。她坚持认为这是护士长给她安排的工作太重,夜班太多,影响复习造成的,她面对挫折的心理防御为()A退化作用B.否认作用C.外射作用D.曲解作用E合理化作用第68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下例哪项不属于心理性应激源()A..心理冲突B.挫折C.噪音D.抱负水平过高E认知障碍第69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酸葡萄心理”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A.合理化B.否认C.歪曲D.幻想E外射5.应激的情绪反应不包括A.焦虑B.恐惧C.愤怒D.抑郁E.自怜第70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影响应激反应的产生和强弱程度的最重要因素是A.社会支持系统B.应对能力C.身体素质D.个性特征E.认知评价7.应激源的哪种特点与应激反应的强弱无关A.应激源的强度B.应激源作用时间的长短C.应激事件是否可预料D.应激事件是否可控制E.应激源的种类第71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提高个体在日后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在幼年期,能够促进其身心发育的是A.条件反射B.重度的心理应激C.适度的心理应激D.特异性心理应激E.非特异性心理应激9.当没有办法摆脱或消除应激源,为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暂时远离应激源B.面对现实C.寻求社会支持D.精神宣泻E.适当运动第72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下列哪项不属于应激造成的消极反应A.焦虑、紧张B.情绪过分低落C.心理痛苦D.注意力集中E.干扰机体对应激的调控

11.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与心理社会应激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属于A.神经症B.心身疾病C.精神疾病D.躯体疾病E.内科疾病第73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2.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但其中不包括A.自恋型B.转化型C.不成熟型D.神经症型E.成熟型第74页,共8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3.“此地无银三百两”属于下列哪种防御机制A.反向作用B.外射作用C.内射作用D.幽默作用E.幻想作用14.“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属于下列哪种防御机制A.补偿作用B.合理化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E.抵消作用第75页,共81页,202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