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初探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陶媛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内容摘要: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就业压力,这种压力已经由学生的性格、心理表现出来,长此以往会对学生心理、身体造成伤害,因此作为辅导员应该防微杜渐,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为即将毕业的,或者还在奋斗的大学生创造时代青年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

引子

“92.94%的学生存在就业压力;而77.5%的学生回答在找工作期间存在比较大的心理压力。”2007年8月3日~7日,《39健康网》与新浪网教育频道联合推出了针对就业引发心理压力的调查,共有1431人参与调查。

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这组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就像一张大网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心头。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

沈阳市人才中心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6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这份调查显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大学生只有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到25%,而没有明确目标的达到了62%。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张剑副教授认为,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大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在活动中,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这部分学生就业时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教育机构应该给大学生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或帮助,同时,张剑认为,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恐慌”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现象”。

很多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还特别指出,高校毕业生中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准备考研,其中大约40%考不上。有些一心一意考研的学生,根本没有做求职的准备,考研失利后只好仓促上阵。说明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与被动性。

这些问题不仅在大四的学生身上有体现,从大二开始,学生就或多或少的有了压力,而大三时这种压力夹杂在迷茫和现实之间很是尴尬,往往这个阶段能否正确引导学生是最重要的。

大学生的心理反应

暨南大学在调查了600余名学生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心理体验

常常为如何寻找理想的工作而忧心忡忡

就业问题对精神造成很重负担

生理反应

常因为对就业问题的担忧辗转反侧,影响睡眠

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满身疲惫

情绪反应

因为目标不确定,对就业很迷茫从而对周围的事情感到恼火

急躁,表现的过激,不成熟,静不下心考虑和面对现在的和未来的事

一想到面临的就业问题,情绪就会低落

笔者带的05届学生今年已经大三,正是疏导他们心理压力最关键的时刻,在跟很多学生交谈后发现学生的心理都有共性,总结起来就是:

1、焦燥。学生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一种心理情绪,一般常见于性格内向及心理承受力、心理适应力较弱的大学生。许多大学生习惯了学校生活,不适应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对走上社会缺少准备,因此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处理人际关系不够成熟恰当,稍受打击或目标不能实现,就抱怨、自卑、焦躁,这种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就会表现出沮丧、焦虑等心理问题。

2、恐慌。有的学生不能正视就业形势,产生了心理恐慌。听师兄老师父母社会媒体的大肆渲染,和的确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有的学生对就业产生了恐惧,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考研学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才选择暂时逃避,将来很有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3、情绪低落。一旦在学习或者择业中受到挫折,一些学生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他们常常会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看了这几句话,我羞愧难当,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者竟然什么都没教会自己的到学生,也让我时刻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全细珍.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J].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季刊),2006,(1).

[2]国家发改委: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国家发改委网站,2006.2.14

[3]粟元福.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释放.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7

[4]高校辅导员之家论坛/

[5]李开复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