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知识科普宣传
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知识宣传
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全回XX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
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G碳峰碳中和
99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
免费资源功苁吗:志慧管理(zhg1800B)
PREFACE
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今年全国XX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某革某3月1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XX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再次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
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在多个中央重要会议中高频出现,你对“碳达峰”“碳中和”了解吗?我国为什么要提
出碳中和目标?将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将实现哪些收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你动起来了吗?
|
■■
二月
CATALOG
01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05低碳发展的三大效益
02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气候变化,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03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我们能干点啥?
04哪些地区可以率先达峰?
PART.01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
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全国XX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
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知识宣传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
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
值之后逐步降低。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中和
碳达峰
PART.02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
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
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全国XX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
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知识宣传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
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
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
积极布局碳中和
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ART.03
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
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全国XX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
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知识宣传
煤电
调整和优
发展数字产业
化工
高耗能产业的扩张
化产业结
构
高新技术产业
石化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使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
现代服务业
钢铁
水泥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十X五’期间非常关键。”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X主任XXX说。
他提出。
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此外,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我国还将制定系列政策和措施:
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完善能源消费强度
总量的双控制度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同时
PART.04
哪些地区可以率先达峰?
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
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全国XX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