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2生长背斜构造地质学.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地质学

第9讲生长构造(growthstructure)9.1底辟构造diapirstructures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9.3生长断层syn-sedimentaryfaults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一、基本特征生长背斜是在盆地普遍沉陷的背景上,局部地区发生褶皱的背斜构造,也称同沉积背斜,同生背斜。海平面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一、基本特征1.上缓下陡:往往浅部岩层的倾角小,深部岩层的倾角较大。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一、基本特征2.上、下构造形态常不吻合:由于上、下构造形态不吻合,从而导致上、下部构造的高点发生明显的位移。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一、基本特征3.岩层厚度由轴部向两翼变厚:愈是在古隆起剧烈上升的时期,这种厚度的变化亦愈大。一旦古隆起上升在水面以上,则发生岩层缺失。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一、基本特征4.顶部岩性粗翼部细:一般是同一层的岩性由顶部向两翼逐渐变细。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二、分析内容1.岩性分析继承性古隆起——水下高地顶部离水面较浅,受到波浪的掀动和底流的冲刷比两翼强烈。“去细留粗”——顶部砂岩百分比变大,向两翼变小。物性变化——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二、分析内容2.形态分析通常将古构造划分为四个阶段:①雏形期:是古隆起初期,隆起的幅度不大。往往是盆地早期的某一次构造运动所成,一般不是盆地最强烈的构造运动。②定型期:是古构造的强烈隆起阶段。构造形态与今构造的形态基本相似。定型期所反映的构造运动,通常都是盆地最强烈的一次运动。海平面③完整期:由定型期以后直到第四纪,构造略有发展。④衰退期:是指闭合度被后期构造运动所破坏的构造而言。如果现今构造的幅度反而不及原来的古隆起大,则谓之构造衰退。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二、分析内容3.厚度分析生长背斜顶部到翼部同一层厚度差,就是该层沉积时的古隆起增长幅度。顶部到翼部的厚度梯度,可以反映古隆起的上升速度。总体来讲:古隆起上升的速度与岩层的厚度梯度变化成正比。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二、分析内容4.顶部位移分析同沉积背斜的顶部位移与原始的不对称褶曲形态有联系。不对称的水下地形将导致不均衡的剥蚀作用,既改造了古地形,同时也使同沉积背斜顶部移动。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三、与油气聚集的关系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储集层。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因为对岩性起控制作用,使古隆起上的储油物性普遍变好。2.古隆起带上有长期发育的圈闭构造,并且又具备储油物性的有利相带,是油气高产富集的场所。3.古隆起的鞍部,因水流阻力较小,砂岩呈舌状突起,往往顶部变薄。越过古隆起的顶部,于背水的一侧下倾尖灭,在其他因素配含下形成岩性油藏。4.有利于形成构造、岩性及地层等多种类型的油藏。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二维/三维地震剖面+钻测井资料尼日尔三角洲(Kostenkoetal.,2008,AAPG)应用实例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尼日尔三角洲(Kostenkoetal.,2008,AAPG)应用实例

9.2生长背斜syn-sedimentaryfolds生长背斜基本特征上缓下陡上、下形态不吻合顶薄翼厚顶粗翼细分析内容岩性分析形态分析厚度分析顶部位移分析与油气聚集关系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