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本质区别.pdfVIP

试论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本质区别.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号兵

中止犯在现代国家刑法中一般都有规定。对中止犯的含义及立法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把中止犯作为犯罪未遂

(广义)的一种形态,而称之为中止未遂。一种是把犯罪中止从广义的犯罪未遂中别离出来,与犯罪未遂(障碍未遂)并

列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

我国刑法把中止犯从犯罪未遂中别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形态加以规定。并明确地规定了中止犯的概念。修

订后的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而使犯罪未到达既遂状态而

停顿下来的一种犯罪形态。

犯罪未遂作为一种刑法制度,到了20世纪,已为绝大多数国家承受,并在刑法典中作出了规定。修订后的我国刑

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由此可见犯罪未遂是已

经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到达犯罪既遂而处于停顿状态的一种犯罪未完成形态。

如何区分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在刑法理论似乎已成定局,即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动停顿犯罪。然而,何为自动?

却是众说纷芸。有主观说,限定主观说,客观说,折中说之争,至今尚无能承受的普通标准。理论上的争议反映在司

法实践中,必然带来判例的极不一致,而此种现象显然违背法治的根本精神。

在英美法系中,对犯罪中止通常作未遂处理,在处分上也不作任何特别考虑。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有大约半数

的州的刑事制定法允许被告人把非因外障碍致犯罪未完成的情形作为无罪辩护的理由。在大陆法系中,对于未遂犯多

规定得减或必减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也有例外。1951年的?保加利亚刑法典?和1919年的苏俄刑法指导原则?就规定

未遂犯与既遂犯同等处分。但是对于中止犯,各国刑法的规定几乎是一致的,即不是免除其刑,就是减轻其刑。例如,

日本刑法第4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的,可以减轻其刑,但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中止犯罪的,应当减轻或

者免除刑罚〞。德意志联邦**国刑法典第23条第2款规定:“未遂可以比照既遂从轻处分〞。第24条第1款规定:“行

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主动阻止犯罪完成的,不因犯罪未遂而处分。如该犯罪没有中止的行为也不能完成的,只要行为

人主动努力阻止该犯罪完成,应免除其刑罚〞。意大利刑法典第56条第2款、第3款、第4款分别指出;“未遂处分之

程度如下,法定刑为无期徒刑时,未遂犯应处12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情形,以依本刑减轻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分

之〞,“如果犯罪人自愿中止行为,只有当已完成的行为本身构成其他犯罪时,才处以该行为规定的刑罚〞,“如果自

愿阻止行为的发生,尽处以犯罪未遂规定的刑罚并减轻三分之一至一半〞。

从我国刑法第23条、第24条的规定看,显然,我国刑法也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对未遂犯和中止犯作出截然

不同的规定。对未遂犯,是“可以〞从宽;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并且,从宽的内容也差异极大,中止犯至少可以

得到减轻的待遇,而未遂犯却是原则上至多得到减轻的待遇。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各国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方式并不一样:一是把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视为性质完

全不同的概念和制度,从定性到处分均加以严格区分;二是在犯罪未遂的概念和制度内将犯罪中止与其他类型的犯罪未

致一样的。首先,区分方式的不同,并不等于内容的不同,因已意而停顿〞的中止与“因障碍而停顿〞的未遂早已是

各国立法界、司法界、学术界达成的共识,其内涵和外延是清楚明晰的。其次,从理论上讲,尽管第一种区分方式的

犯罪中止包括了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和犯罪未遂阶段的中止,时空性上只包含犯罪未遂阶段的中止的后一种区分方式。

但在司法实践中犯罪预备距离犯罪十分遥远,通常不会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任何实质的损害,而且行为人的

主观恶性也很小,对其处分实属少见。故各国刑法对“因已意而停顿和〞因障碍而停顿的考察焦点均放在着手实行犯罪

之后,犯罪既遂形成之前。本文即是从这种意义上界定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

显然,各国对犯罪中止的处分均远于对犯罪未遂的处分,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西方文明的剧烈冲突,各国法

冲突以及刑法价值观的巨大的冲突,在这一点上都烟消云散。各国立法者庄严宣布:对中止犯就应大幅度从宽处理。

尤其在我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罪未遂、犯罪预备处分轻,而且与整个刑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相比,

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最轻的。是什么因素促使各国立法者不约而同地给予中止犯

文档评论(0)

151****63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