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

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二、高血压的病因尚不明确,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

1.年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0岁以上者发病率较高。

2.食盐摄入:摄入食盐过多者,高血压发病率较高。有研究认为,食盐摄入量<2g/日,几乎不会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约3%;4-15g/日,发病率为33.15%;>20g/日,发病率约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较高。

4.遗传: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三、高血压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更为常见。

1.缓进型高血压: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较常见,多由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引起,血压可急骤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短暂性偏瘫、失语等。

(2)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出现心力衰竭。

(3)眼底改变。

四、高血压急症的急救措施

1.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出现高血压脑病。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服用利尿剂、镇静剂等。

2.高血压患者发病时,可出现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还可出现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吸,并及时通知急救中心。

五、高血压的预防

1.合理膳食:

(1)适量摄入蛋白质,每日约1g/kg体重为宜。

(2)多食用富含钾、钙而含钠较低的食物,如土豆、茄子、海带等。

(3)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应降至6g以下。

(4)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2.适量运动:

(1)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避免过量。

(2)注意运动环境,如夏季避免中午艳阳高照,冬季注意保暖。

(3)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避免在巷道、马路边。

(4)运动时应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如棉质衣料和运动鞋。

(5)生病或不适时应停止运动,饥饿或饭后一小时内也不宜运动,运动中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

3.戒烟限酒:

长期大量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含氧量,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因此,无论是否有高血压,戒烟都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四)、心理平衡

五)、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及信心、决心、恒心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进行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六)、按时就医

①服完药②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③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就120急救中心。

主讲人:杨飞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生活方式

3、影响健康的因素

4、健康促进

三、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在生理上没有疾病、躯体健全和不虚弱,而且还应该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并且还包括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生物人,还是一个社会人。这一健康的新概念就是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并把个体与社会结合所提出的,是对健康的一个全面定义。

还有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为亚健康。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的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遗传、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等内在因素外,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心理因素: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例如长期的心理紧张可以导致高血压,突然的情绪激动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在上述影响健康的诸因素中,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美国,不健康生活方式占总死因中的48.9%,在我国占37.3%。这说明人类的行为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极大。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早期受家庭的影响较多,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如刷牙习惯)、起居习惯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进入青年和成年以后就会形成比较固定的行为习惯。如是否讲究卫生、是否喜欢运动、是否喜欢与人交流、是否吸烟饮酒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也就是生活方式将对他们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

文档评论(0)

158****98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