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海水养殖产业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pdf

潍坊市海水养殖产业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时也是山东潍坊的传统优势

产业。近期利用资料检索与资料查阅之际,实地深入潍坊北部沿海开展行业调查

研究,对资料中涉及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核实,并对相关基本数据进行细化解析,分

析目前潍坊市内海洋养殖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并给出相应措

施。

一、发展现状

潍坊市北临渤海莱州湾,拥有158千米的海岸线,海域总面积1300平方千

米,有着450平方千米的广阔滩涂和950平方千米的浅海海域,海水养殖面积达

60389公顷...潍坊市渔业经济总产值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四位,海洋渔业增加

值60多亿,在全市14个海洋主导产业中列第2位,逐步成为推动潍坊现代海洋

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有3处省部级海洋牧场、30余处现代渔业园区,15

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60家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园区,培育过亿元的

主导品种10余个,海水养殖规模和体量不断增大。

(一)海水养殖方面。全市已构建48万亩淡水养殖、池塘虾蟹参养殖15万

亩、浅海筏式扇贝养殖30万亩、30万立方水体冷水鱼集约式养殖和底播贝类增

殖40万亩等,形成了特色鲜明、主体突出、布局优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养

殖品种有虾、蟹、贝类等,已基本形成三大养殖产业:一是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

业,增养殖面积70万亩,主要通过实施“海洋牧场”工程,有计划地增殖文蛤、

四角蛤、杂色蛤等贝类以及实施浅海筏式扇贝养殖;二是精养池塘参虾蟹养殖业,

养殖面积10万亩,主养品种10余种;三是工厂化水产养殖业,养殖面积110万

立方水体,养殖主养品种为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半滑舌

鳎。(二)海洋种业方面。通过不断整合资源,推进海洋种

业创新攻关、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扶优种业企业、种业基地等建设,促进科研院

以及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引进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

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现代水产种业发展格局。突破南美白对虾种源

“卡脖子”技术难题,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成功选育中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等

一批新品种,海肠的分层级育苗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产融合方面。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一二三产占比为36:20:44。拥有

年加工量10万吨的20余家水产品综合加工企业。拥有滩涂贝类观光园等4处省

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了潍坊滨海“欢乐海”旅游度假区、山东龙威海

洋牧场休闲垂钓示范基地,“渔夫垂钓”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全市建成潍坊渔

港等6个渔港,以停泊避风、渔货贮运、水产品加工流通、渔需物资供给等港区

物资服务功能区已经初步形成,渔港物流服务业日趋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层次整体不高。渔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偏低。

全市海水养殖主体300余家,渔业生产仍然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产业集约化组

织化程度不高,散而小,95%以上还处在传统养殖模式阶段,影响力大的渔业园

区、支撑性强的龙头企业、大项目偏少,规模以上渔业企业仅有3家。导致长期

以来,全市渔业总量虽然不小,但缺乏叫得响的渔业品牌,产业层次偏低。

(二)产业转型升级不快。产业结构还不完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渔

业主要产品多数为养殖、捕捞初级产品,与福建、广东、烟台等省市相比,还处

于技术链、价值链的低端,产业规模较小,渔业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水产品加工、

水产冷链物流缺乏“高精尖”,缺少龙头企业引领。受制于我市海域自然条件,

海洋牧场发展速度和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休闲渔业经营类型单一,全市休闲渔业

类型仍然以垂钓型和消费经营型为主,缺少集垂钓、娱乐、度假于一体的大规模

休闲场所,产业效率不高、融合不够,品牌效益落后。

(三)要素保障不到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全市海水养殖领域高水平科技

创新平台不多,尤其缺少“国字头”的综合科技平台,特别是海洋种业作为优势

产业,缺少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的联合育种研发平台和原良种场。渔业生产

弱,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够,核心研发能力不强。技术人才不足,缺乏专业化、

创新性的海洋人才政策,加之渔业养殖企业生活配套、工作条件等原因,导致高

端人才留不住,研发人才流失。

三、对策建议

(一)抓关键、攻重点、破难点,做大做强海洋渔业产业。充分发挥种业、

文档评论(0)

181****27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